米飯冷藏有助於減重!學者教「6招」煮飯技巧:加入油可保留營養成分

分享:

記者吳紹尹/綜合報導

對於台灣人而言,米飯是日常飲食中相當常見主食,因此學會如何煮出好吃的米飯,已經成為台灣人必備的技能之一!台大生物產業學系老師洪泰雄表示,米飯冷藏可能比放涼更有助於達成減重目標。當食物被冷藏後,其溫度下降,使食物中的熱量能量密度增加。這意味著冷藏食物提供更多的飽腹感,同時減少攝入的熱量。不過,減重的關鍵還是要注意整體熱量攝入,適當的飲食和運動才是長期健康減重的有效方法。

根據《健康2.0》報導,台大生物產業學系老師洪泰雄指出,煮飯時適量加入植物油或橄欖油,能防止米粒黏在一起,使飯食更加鬆散、口感更軟Q,也有利於增強人體的能量供應,且在胃腸中停留的時間更長,增加飽腹感,減少進食量,這些油含有較高比例的不飽和脂肪酸,對心血管也有益。不過,過量使用油則可能導致飯食變得油膩和沉重,同時還可能增加熱量和脂肪攝入,對身體健康不利。因此,在烹飪時要注意控制油的用量,保持適量使用的原則。

洪泰雄分享6招煮米飯的技巧,讓米飯營養不流失:

  1. 適量加水:煮飯時不要加太多水,以避免營養流失。
  2. 不要煮太久:煮飯時間不要過長,避免營養流失。
  3. 建議食用米糠:米糠富含營養,可將其加入米中一起煮飯,有利於保留飯食的營養成分。
  4. 適量使用油:在煮飯時,可適量加入植物油或橄欖油,有利於保留飯食的營養成分。
  5. 不要洗掉澱粉:米飯中含有豐富的澱粉質,煮飯時不要過多洗掉澱粉,以免營養流失。
  6. 不要添加過多調味料:適量的鹽和調味料可以讓飯食更加美味,但添加過多的鹽和調味料會破壞食物的營養成分,建議控制用量。

圖/中天新聞網

洪泰雄提醒,夏季天氣高溫,許多人習慣將剩飯放涼或是放在電鍋內繼續保溫,溫度若低於攝氏60度以下易孳生仙人掌桿菌,造成食物中毒,其症狀有嘔吐、頭暈、發燒、四肢無力等。食藥署建議,食品烹調後儘速食用,如未能馬上食用,最好保溫在60°C以上,或儘速冷藏(7°C以下)或冷凍(-18°C以下)保存。

留言衝人氣 4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