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引進新循環輔助系統 成功救治嚴重狹心症併心衰竭患者

分享:

實習記者陳昀娟/綜合報導

台灣步入高齡化社會,高齡心臟重症患者愈來愈多,而治療狹心症合併心衰竭的患者,相當棘手,因此患者常合併多重疾病,手術風險高。台大醫院率先引進新型暫時性機械式循環輔助系統,協助進行心血管支架手術,上月成功治療2例病患。

台大醫院使用新型暫時性機械式循環輔助系統,成功完成兩例高風險複雜心導管介入。(圖/台大醫院提供)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慶昌說,傳統治療狹心症合併心衰竭患者,為採用心臟繞道手術,或利用主動脈瓣氣球幫浦及葉克膜體外維生系統的循環輔助系統置放心血管支架,但主動脈瓣氣球幫浦提供的血液循環較弱,對重症高風險患者幫助有限,而葉克膜體外維生系統則管路較粗、併發症發生率較高,並會加重左心室負擔,也不是理想選擇。

台大醫院率先在心導管手術中,引進新型循環輔助系統,手術時由股動脈將導管逆行性經主動脈穿過主動脈瓣置入左心室,血液於左心室經機械幫浦驅動抽入導管內,再送至遠端主動脈根部的導管流出,以達成輔助心臓輸出目的,且血流方向與正常生理狀況相同,再進行心血管支架置放手術。

台大醫院上月成功完成首兩例採用新型循環輔助系統,同時輔助高風險複雜心導管介入治療,手術時間約2.5小時,於國外手術費用約需3萬美金,而國內目前在與健保署協商健保給付中。

採用新型循環輔助系統手術的兩名患者中,70歲高先生有高血壓、高血脂病史,因活動後呼吸困難、急促,經檢查為左心室擴大,射出分率為35%,正常值為60至75%,且冠狀動脈血管攝影發現,左主幹及3條冠狀動脈高度鈣化合併高度狹窄,其中左迴旋支全閉塞。術前評估如果不接受治療,死亡率為2.3%,而死亡或重大併發症接近20%,但高先生不願進行外科繞道手術,經新型暫時性機械式循環輔助系統採用救回一命。高先生說,過去術前到住家附近的菜市場買菜,中間要停下休息3次,手術後都不用休息且身上無傷口。

另一名患者是90歲黃先生有高血壓、高血脂及第三期慢性腎病病史,並於4個月內3次急性心衰竭物化住院,檢查為左心室擴大,射出分率為28%,且冠狀動脈血管攝影發現有3條血管病變。術前評估如果不接受治療,死亡率為17.2%,但黃先生也不願進行外科繞道手術,經新型暫時性機械式循環輔助系統治療。

黃慶昌說,台大醫院以救治「急、重、難、罕」病患為己任,率先引進新型循環輔助系統,成功完成首兩例嚴重狹心症合併心衰竭患者,並大幅改善病患的症狀與心臟功能。此項治療對無法接受手術治療的高齡、高風險患者提供極具前瞻性且符合臨床需求的解決方案。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