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衛生局點「3要訣」避免中暑 疑似中暑症狀掌握急救5步驟!

分享:

記者吳紹尹/綜合報導

近日全臺天氣炎熱,臺北市自7月6日起至7月16日氣溫均達攝氏36度以上橙色警戒,為避免因熱傷害導致健康危害,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孩童、戶外工作者及年長者戶外活動應掌握酷夏防暑3要訣:「多喝白開水」、「選對時地」、「注意穿戴」,提高警覺、避免中暑;若市民朋友發現周邊的人出現體溫高於40℃、脫水、肌肉痙攣、情緒不穩等疑似中暑症狀,依急救5步驟「陰涼、脫衣、散熱、喝水、送醫」,迅速協助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其溫度,解開束縛的衣服,用毛巾或海綿浸水拍拭身體,或是在其身上擦水並搧風,並盡速送醫,將患者的熱傷害程度降到最小。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陳彥元局長提醒在高溫環境下進行戶外工作者或活動者更應留意防護措施,避免熱傷害,針對高溫氣候建議採取下列預防措施:

  • 多喝白開水:
  1. 不論活動程度如何,每人每天喝體重×30至40倍的水(毫升),每次小口喝,不要一次喝太多。醫囑限制喝水量的病友,應詢問喝多少量為宜。
  2. 戶外工作者或運動者應每小時補充2至4杯水(1杯為240毫升),隨時留意自己及身邊同事的身體狀況。
  3. 可多吃蔬果補充水分。
  4. 不喝含酒精及含大量糖分的飲料。
  5. 避免喝太過冰冷的水或冰品,其會導致血管急速收縮,對於年長者特別危險。
  • 選對時地:
  1. 選擇清晨或傍晚氣溫較低的時候安排戶外活動。
  2. 隨時注意氣象局發布的天氣預報,選擇氣溫較低的日期安排戶外活動。
  3. 盡可能待在室內、外蔭涼、通風或有空調的地方。
  4. 不要頻繁進出冷氣房,因室內外冷熱溫差大,血管忽而收縮忽而擴張,對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年長者增加心臟負擔。
  5. 避免將嬰幼兒、小孩或老人單獨留在車內或是密閉空間。
  • 注意穿戴:
  1. 穿著輕便、淺色、寬鬆、透氣的衣服。
  2. 戴太陽眼鏡、寬邊帽及擦防曬乳。
  3. 穿著支撐力佳、質輕且防水透氣的運動鞋。

相關訊息可至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主題專區/成人保健/熱傷害、寒冷警訊查詢。

留言衝人氣 4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