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菜為何叫「高麗菜」?菜農分享小故事:台灣國語唸成「勾勒」

分享:
0:00
volume_up

記者高珞曦/綜合報導

冬天吃火鍋,許多民眾都喜歡配高麗菜,堪稱「國民天菜」,但高麗菜究竟來自哪裡?有菜販分享「高麗菜」其實來自歐洲,拉丁文念作「colis」(蔻莉絲),訛讀就變成「勾勒菜」、「高麗菜」。

菜販廖炯程表示,關於「高麗菜」名稱由來有2種說法,一個是拉丁文誤傳,另一個是日據時代的民間傳說。(示意圖/中天新聞)

新北市新莊公有市場一位菜販廖炯程,常在臉書分享蔬菜小知識。最近高麗菜價格從每顆飆破400元暴跌到20元,吸引不少民眾購買,不過不是每個人都知道高麗菜名稱起源,廖炯程就在臉書揭露,「高麗菜」原本來自歐洲,由荷蘭人或西班牙人引進台灣,拉丁文稱為「colis」(蔻莉絲)。之後可能是「台灣國語」的讀音影響,變成「勾勒菜」流傳至今。

另一種說法則是民間傳說,日據時期日本人要推廣高麗菜,為了強調高麗菜的營養價值非常高,就像高麗蔘一樣吃了頭好壯壯,當時還特地找了一些韓國壯漢來台灣推廣,「好比現在的BTS防彈少年團來台灣吃高麗菜給你看這樣」。

另外,廖炯程也分享挑選高麗菜的4個方法:

2、顏色要翠綠,不要死白

3、葉梗要有脆性,不是軟塌也不是硬梆梆

4、按喜好口感挑選。想吃卡滋脆口就選重量輕的,喜歡偏硬口感或是要煮火鍋,挑結實的、拿起來重量較重的。

農糧署介紹台灣常見的3種高麗菜,分別是軟種的「初秋」、「雪翠」和硬種的「228」。(圖/翻攝自Facebook@鮮享農YA - 農糧署)

農業部農糧署也在臉書粉專介紹,台灣的國產高麗菜依葉球緊實度分成「軟種」、「硬種」2大類,軟種以日本引進的「初秋」栽種量最多,特色是口感甜脆、葉脈較細,各種料理都適合。秋冬平地盛產的「雪翠」,則是葉脈較突出、纖維細緻,清脆爽口適合快炒或切絲生吃。

硬種高麗菜以「228」(金葉仔)較常見,其外型扁平、纖維較多,適合做成餡料,或是燜煮、醃製。

留言衝人氣 7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