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要到了!專家曝「寒露」開運6大養生與禁忌

分享:

實習記者陳昀娟/綜合報導

2022年10月8日為24節氣中的「寒露」,這時開始,天氣由涼轉寒。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好穿棉。」,民俗專家楊登嵙表示,寒露時節尤其要注意保暖防寒,特別是抵抗力弱的老年人和嬰幼兒,以免受到感冒的侵襲。燥邪最容易傷肺傷胃,寒露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同時要避免因劇烈運動、過度勞累等耗散精氣津液。

民俗專家楊登嵙提到,「寒露」這半個月,要注意健康的生肖是屬牛、龍、羊、狗,身體抵抗力較差,容易感染風寒及流行病,必須多注意生活飲食衛生,適量做些運動,增強體魄。留意腹部的毛病,注意飲食衛生,可以減低染病的機會,不要常去醫院探病,以免替人受災厄。

楊登嵙也依照食衣住行育樂來建議「寒露」開運養生與禁忌:

一、食的養生與禁忌

  1. 常言道:「秋季進補,冬令打虎」,但進補時要注意不要無病進補,不是病人不宜用補藥。一般人宜用食補,即選擇新鮮的白菜、蘿蔔、蓮藕等加入魚、肉等做成湯,如花生雞爪湯、蓮藕排骨湯、蘿蔔排骨湯等。
  2. 不少人覺得天氣漸冷,在飲食方面會開始進補,往往會吃上一些羊肉、火鍋等食物來暖胃。但過度的大魚大肉並非正確的選擇,應該在平衡飲食五味基礎上,根據不同的身體狀況,適當吃一些甘潤的食物養肺潤腸。
  3. 此節氣的養生食物最好以潤肺生津,健脾益胃為主,適宜吃的有百合、大棗、紅薯、枸杞、南瓜、雪梨、柿子、香蕉、胡蘿蔔、冬瓜、銀耳、豆類、菌類等,避免辛辣刺激。
  4. 天氣乾燥易出現口渴、喉嚨乾、唇燥、皮膚乾澀等“秋燥病”,應多吃水果,常喝開水、綠豆湯、豆漿、牛奶等滿足肌體的需要,提高抗燥力。

少吃以下食品:

  1. 不喝冷飲。
  2. 少吃或不吃含鹽量較高的食物,如鹹菜、醬菜、筍乾、鹹肉等鹹食。
  3. 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薑、蔥、蒜類。
  4. 不宜多喝含氣飲料,包括汽水、啤酒等。
  5. 慎喝涼茶,上班族工作繁忙,經常熬夜,到了寒露時節,由於天氣變化大,容易出現口舌乾燥、牙齦腫痛等「上火」的症狀,喝涼茶會加重「秋燥」的症狀,耗氣傷陰。

二、衣的養生與禁忌

  1. 「寒從足生」,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較少,再加上脂肪層薄,保溫性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響。特別是抵抗力弱的老年人和嬰幼兒,寒露時節尤其要注意保暖防寒,以免感冒。這個時候不要再穿涼鞋,應穿著舒適的鞋襪保護腳部,防止寒氣入侵。
  2. 低溫會使血壓升高,導致腦血管破裂,寒冷會使血液粘稠度增高,促使血栓形成,需要注意保暖,時時提防。
  3. 不要經常赤膊露身以防涼氣侵入體內。

三、住的養生與禁忌

寒露節氣寒氣襲人,既要防止受寒感冒,又要打開門窗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可在居室及其周圍種植綠葉花卉,讓環境充滿生機又能凈化空氣促進身體健康。

四、行的養生與禁忌

寒露起宜早睡早起,早睡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以舒達陽氣。保證睡眠充足,注意勞逸結合。秋天適當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起床前舒展一下全身,對預防血栓形成也有幫助。

五、育的養生與禁忌

秋天雖沒有春天那樣春光明媚,但秋高氣爽另有一番景象。到公園湖濱郊野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可增強體質。可根據個人情況選擇不同的運動項目,長期堅持可增強心肺功能。散步、快步走、爬山等都是很好的選擇。但剛開始強度不宜太大,應逐漸增加運動量,如果過度運動,會增加人體的疲憊感,反而不利於身體恢復。秋季是運動鍛鍊的大好時機,既可調節精神又可強身健體,達到動靜合一的精神調養,以減緩秋令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

六、樂的養生與禁忌

寒露後日照時間減少,天氣又漸冷,加上風起葉落,容易讓人有淒涼的感覺,易出現情緒不穩,多愁善感的憂鬱心情。宜郊遊、遠足、賞秋菊,登高眺遠或邀友小聚會,避免清秋落寞的心理。秋遊也一種好的活動,既可調節精神又可強身健體,可貼近大自然,又能收斂心神,也可達到鍛鍊的目的。

  • 資料來源:民俗專家楊登嵙提供

《中天提醒您|民俗說法不代表本台立場,僅供參考,切勿過於迷信》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