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高超無感…小心「腦中風、腎損壞」3器官衰竭ing!關鍵「救命數字」千萬別超過

分享:
0:00
volume_up
有心臟問題卻未接種疫苗 染疫併發重症或死亡風險最高達9倍。(圖/示意圖/取自Pixabay)
(示意圖/pixabay)

潮健康/編輯部

三高無明顯症狀難察覺 疫情期間服藥、回診程序莫輕忽

國人常見的3種慢性疾病: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俗稱「三高」,由於三高初期無明顯症狀,對人體不會造成明顯不適,往往令民眾讓人難以察覺而忽略掉潛藏的危險。事實上「三高」不僅容易讓血管阻塞、促使血液流動不順暢,引發腦中風、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長期下來更可能導致器官損壞及衰竭,對身體造成永久傷害。

衛福部國健署提醒民眾,應養成健康生活習慣,定期測量血壓、血糖或抽血了解血脂數據、做好體重控制。另外,在疫情期間避免過度恐懼,應持續規律服藥且不可擅自停藥、定期回診,切勿因為疫情而延後慢性病的追蹤、治療與控制。

三高控制「理想範圍」為何?國健署呼籲勿超過這些數值!(圖/潮健康)
三高控制「理想範圍」為何?國健署呼籲勿超過這些數值!(圖/潮健康)

三高控制理想範圍為何? 國健署籲勿超過「這數字」

國健署表示,「三高」的危險因子除了年齡、遺傳等因素外,飲食和生活型態的改變,如常喝含糖飲料、吃高脂肪食物,以及久坐缺乏運動等,皆可能是潛藏的危險因子。因此,建議國人可透過國健署提供之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定期監測自身的三高數據是否在理想值範圍,預防慢性疾病的發生:

1、血壓數值應低於130/80mmHg。

2、空腹血糖值應低於100mg/dl。

3、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應低於130mg/dl。

此外,停經後女性因雌激素分泌量減少,血管調節功能可能變差,為高血脂症、高血壓的好發族群,更應該留意自身健康狀況,以避免危害自身健康。

三高恐增加中風、心臟病風險!「4措施」降低慢性病威脅!(圖/潮健康)
三高恐增加中風、心臟病風險!「4措施」降低慢性病威脅!(圖/潮健康)

三高纏身恐增中風、心臟病風險 「4措施」降低慢性病威脅

根據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18歲以上國人三高盛行率分別為:高血壓27%、高血糖11.1%、高血脂26%。另依國民健康署107年研究結果顯示,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個案後續發生中風/心臟病的風險分別是1.72/1.78倍、1.43/1.47倍及1.36/1.43倍。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三高」是可預防的,國人應從源頭做起,養成健康生活型態,定期健康檢查,做好體重控制,提供3個技巧協助民眾預防及控制慢性疾病的發生:

1、定期量測數值
關心自己的血壓、血糖及血脂的數據變化,透過早期檢查、早期治療,並落實居家自我血壓量測,以「722」原則:「7」連續七天量測、「2」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各量一次、「2」每次量兩遍,以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健康檢查結果異常者應盡快就醫,讓病情得到妥善的控制。

2、保持正常體重
成年男性腰圍保持在90公分以下,女性腰圍保持在80公分以下,體重的部分,以BMI(kg/ m2)數值為依循,以維持健康體重,若發現腰圍或體重有上升的情形,應自我檢視最近的飲食狀況及身體活動量,適時調整,有效掌握三高問題。

3、飲食營養均衡
以「少油、少鹽、少糖及高纖」飲食原則,適量水果與天然食物,白開水取代含糖飲料。

4、規律運動鍛鍊
每天30分鐘、每週達150分鐘的身體活動,以降低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

※ 本文由《潮健康》合作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