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嚴重到對人生絕望!女跨海來台求醫 醫檢查驚見她把「腸子逼太緊」

分享:

健康中心/綜合報導

45歲江小姐旅居澳洲多年,長期受便秘困擾,都靠吃瀉藥解便,藥量越吃越多,後來還伴隨腸痙攣。最後束手無策,抱著最後希望跨海返臺求醫。幸好臺中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邱建銘以手術成功緩解病人痛苦,並開導病人學習與自己腸道「和平共處、溫柔對待」;病人克服術後的反覆腸痙攣,三個月後終於順利回到澳洲。

邱建銘主任耐心問診,同理病人個性及海外求診的坎坷經歷,為江小姐解病苦。(圖/臺中慈濟醫院提供)

邱建銘指出,江小姐長期靠吃瀉藥解便,藥量越吃越多,後來還伴隨腸痙攣,先生描述太太事情若沒照著計畫走,就會焦慮。最後嚴重到經常腹痛暈倒送急診,在澳洲求醫無數,甚至面臨裝人工肛門的窘境,群醫束手無策讓江小姐對人生絕望,甚至害怕解不出便而不敢吃東西,因此變得骨瘦如柴。

邱建銘從大腸攝影檢查發現,江小姐腸子繃得非常緊。這類典型情緒影響腸道的病例不算少,但仍讓邱建銘驚訝表示「沒看過把自己腸子逼得這麼緊的。」得知病人易焦慮的個性及澳洲生活與求診的坎坷,才確認需要手術解決。他保留江小姐一小段升結腸,以腹腔鏡切除大部份大腸,再吻合升結腸與乙狀結腸,減少術後嚴重腹瀉或夜間滲便,也減緩嚴重便秘。

邱建銘主任從大腸攝影檢查發現,江小姐腸子繃得非常緊。(圖/臺中慈濟醫院提供)

出院後,江小姐仍因腸痙攣反覆進出醫院,邱建銘不斷開導要與腸道「和平共處、溫柔對待」。歷經三個月努力,江小姐終於穩定腸道,順利返回澳洲生活。

邱建銘表示,腸道向來有人體第二大腦的稱呼,許多消化系統問題都是由情緒壓力衍生;經常性腹瀉或便秘,是腸道發出警訊,提醒病人該放鬆情緒。大多數人會以緊張或焦慮來反饋給腸道,不斷用情緒與腸子抗衡,他強調:解決便秘最好的方式不是切除大腸,而是別用過大的壓力讓腸子失去本身的協調性。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