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或久站後常常覺得頭暈目眩?營養師授5招預防低血壓

分享:

文/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吳婉華

低血壓常見的原因包括脫水、藥物、營養不良、姿勢性低血壓、心臟方面的疾病等。當腦部血流量不足,容易造成低血壓,會有視力模糊、頭暈、呼吸急促等症狀。

只要提到“血壓”,大家第一時間通常會是高血壓,比較少人會聯想到低血壓。雖然說低血壓沒有立即性的危險,但低血壓帶來的影響也不容忽視,會間接影響到個人的健康狀態。低血壓很常見,任何人都有可能發生,尤其好發於老人、孕婦等。造成低血壓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了壓力、藥物、姿勢、飲食習慣等等。不過低血壓帶來的影響較輕微,通常透過生活習慣的調整就能改善低血壓的問題。

低血壓定義與症狀

低血壓的定義為收縮壓低於90mmHg,而舒張壓低於60mmHg。當輸送到腦部的血流量不足時,容易造成低血壓,這時候就會覺得視力模糊、頭暈、呼吸急促、疲倦等,甚至更嚴重一點就會暈倒,這些都是有可能發生的症狀。

造成低血壓的原因

1. 姿勢性低血壓

通常發生於久坐或久站後,是人體姿勢改變所造成的低血壓,通常休息一下就能得到改善。

2. 脫水

水分攝取不足(尤其夏天水分容易從皮膚流失)、激烈運動後過度流汗,或是嘔吐腹瀉等,都可能造成動脈中的體液不足,從而引發低血壓。
3. 藥物

長期吃降血壓藥物的人,普遍會有低血壓的問題。其他藥物包括帕金森氏症藥物、抗憂鬱藥等,都會導致低血壓。

4. 失血過多

大量失血(嚴重外傷、女性經期等)會導致體內血流量不足,造成血壓快速下降。

5. 營養不良

過度節食造成身體缺乏鐵、維生素B12、葉酸會導致體內血紅素製造不足,血液的帶氧量不夠,進而造成低血壓。

6. 內分泌疾病或是心臟疾病

副甲狀腺疾病、低血糖、心臟瓣膜疾病、心臟衰竭等等。

若有低血壓的症狀,可以從生活中做一些調整,去降低低血壓的發生。

1. 多喝水,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天裡,水分很容易從皮膚中流失,要記得多補充水分。

2. 規律運動,運動有助於改善姿勢性低血壓,但運動後也要記得多補充水分,避免脫水。

3. 慢慢起身,避免姿勢性低血壓,造成頭暈不適。

4. 避免喝酒,喝酒會增加脫水的機率。

5. 增加鹽分的攝取,有助於提高血壓。

【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