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等口渴才喝水!身體缺水恐致命…各年齡層「最佳飲水量」曝光

分享:

記者劉靜/綜合報導

不少民眾都等到口渴才記得要喝水,但其實「不渴」不代表「喝得夠」 。好食課網站的營養師指出,當身體的水分流失6%以上就會導致生命危險,並且分享了各個年齡層的「飲水公式」,呼籲大家日常生活中記得補充足夠的水分,維持健康的身體機能。

多喝水有益健康。(示意圖/取自pexels)

好食課營養師楊婷貽表示,當身體流失1-2%的水分時,就會感到口渴,但有些敏感的人就會有食慾減低的不適情形;若流失3-4%的水分時,不僅強烈口渴,還會導致肌肉收縮、耐力變差、血液量減少,讓人感覺到又喘又累。

如果流失5-6%的水分,就是「嚴重脫水」,多數人都會頭痛、噁心想吐、心情煩躁,即使補充水分也難以迅速恢復。如果水分流失超過6%,就會導致生命危險;若流失超過20%,就已經回天乏術。

至於每日該補充多少水分才足夠?其實咖啡、茶、湯、飲料等都可算在每日所需的「液體」內,因此要攝取充足的水分並不難。對此好食課營養師林俞君分享了一套公式,計算各個年齡層每日所需的液體量。

6個月-1歲(接觸副食品後):最多不超過體重(公斤) x 30 c.c(以7公斤嬰兒為例:210 c.c) 

1歲以上 10公斤以下:體重(公斤)x 100 c.c (以9公斤幼兒為例:900 c.c) 

1歲以上 10公斤以上:(體重-10)x 50 + 1000 c.c(以16公斤幼兒為例:1300 c.c)

7-12歲 20公斤以上:體重(公斤)x 50-60 c.c(以25公斤兒童為例:1375 c.c)

13-18歲青春期與19歲以上成年人:體重(公斤)x 30-35 c.c(以50公斤女性為例:1500 c.c)

65歲以上:體重(公斤)x 30-35 c.c(以50公斤女性為例:1500 c.c)

此外,由於長者多有長期服用藥物、腎功能衰退、口渴敏感度低等情形,所以更容易出現脫水的情形,因此更需要記得「定時定量」補充水分,或者攝取水份較高的食物,像是蔬菜、水果等,都有利於補充水分。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