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主注意!已出現8例「犬蛔蟲」確診 蟲蟲鑽入眼恐導致失明

分享:
0:00
volume_up

記者吳紹尹/綜合報導

新北市一名30多歲女性,只是在新北的室內親水場所戲水,感染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僅短短7日就死亡,讓民眾意識到日常生活中原來藏有致命蟲蟲危機。

根據《三立新聞網》報導,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分子寄生蟲暨熱帶疾病學科教授范家堃接受採訪表示,有一種更常見於狗狗身上的「犬蛔蟲」也在蠢蠢欲動,北醫今年收治到近5年來的第8例「犬蛔蟲」確診,又是和毛小孩太親密,導致眼睛跑入蟲蟲,一旦感染就有可能「失明」。

相較在泳池戲水感染寄生蟲,范家堃表示,近年來「犬蛔蟲」是國內更應關注的寄生蟲傳染病。北醫附醫在最近5年,也陸續驗出6~7位14~20歲的年輕人感染了犬蛔蟲。最近又有一例由其他醫院委託送驗後,經北醫實驗室驗出犬蛔蟲抗體的年輕人個案。是一名國中生,也是與家中毛小孩太親密,眼睛可能從狗狗毛髮上接觸到蟲卵。

范家堃說明,犬蛔蟲是一種以狗為主要宿主的寄生蟲,主要是在狗的小腸內寄生,成蟲形狀有如涼麵,會在狗狗腸道內存活兩年後,交配產卵數十萬顆蟲卵,這些蟲卵會隨著狗的糞便排放到體外,或被肉芽腫組織給包覆。基本上6個月大的小狗,體內百分百幾乎都有犬蛔蟲,但隨著狗狗長大,免疫力增強後會將所有蟲卵陸續排出。

母犬如果懷孕的話,肌肉肝臟內原先被肉芽腫包覆的幼蟲,會因為荷爾蒙改變,讓幼蟲會再經由胎盤,傳給幼犬。小狗長大後,幼蟲爬到肺部的支氣管,之後又會將這些幼蟲給吞回小腸。此外,母犬也可能在舔小狗的肛門又遭感染。另外,沒有感染犬蛔蟲的寵物,也可能在公園接觸到了沾染犬蛔蟲卵的泥土,而遭感染。人類也可能因為觸摸污染的泥土後,而遭感染。

一般人類感染犬蛔蟲,犬蛔蟲並不會成長成成蟲,大小多為肉眼不可見的400微米×20微米大小,又被戲稱生物子彈,多數會被免疫系統控制,以肉芽腫的組織包覆著,但免疫力差的人,犬蛔蟲則會持續往各器官鑽,眼睛、腦袋都有可能。眼睛內若有犬蛔蟲,則可能造成水晶體出血,引發牽引作用,破壞眼睛組織導致失明。美國在2015年就有70位小朋友或青少年因此失明。

要避免感染犬蛔蟲,范家堃建議,給家中狗狗定期除蟲,若觸碰到泥土環境也要馬上洗手,降低遭蟲蟲感染失明的風險。

留言衝人氣 4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