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室內也可能中暑!國健署授「3招」預防室內熱傷害

分享:
0:00
volume_up

記者蔡庭語/綜合報導

天氣逐漸炎熱,臺灣宛如熱騰騰的燒番薯!在各地天氣晴朗,中央氣象局連續多日發布高溫資訊,紫外線過量達到危險級,平均氣溫更是達到35度以上,這時即使宅在家不出門也要保持涼爽、勤補水分,避免發生「室內熱傷害」!

天氣炎熱應多補充水分、保持室內涼爽,避免發生「室內熱傷害」!

(示意圖/photoAC)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昨(9)日公佈最新的「熱傷害」統計數字,自7月1日到7月8日為止,國內已有236人發生熱傷害,若單純比較近5年的1月到6月,更是創下三年來的熱傷害半年統計新高,至昨天為止已有956例熱傷害。

國健署吳昭軍署長提醒,許多長輩較難適應突然的溫度變化,同時也常伴隨有讓身體對於熱反應產生變化的慢性疾病,一旦長輩不愛喝開水或因正服用影響身體控制體溫或出汗能力的處方用藥,造成體內熱能無法順利排除時,若持續處於不通風又高溫的居家環境,尤其是住在頂樓,加上若捨不得吹冷氣,更容易發生熱傷害,為此,也提供以下「3招」預防室內熱傷害:

  1. 保持涼爽:
    穿著寬鬆、涼爽的淺色衣服,並適時開冷氣涼一下,冷氣溫度建議設定在26-27度,並可搭配電風扇達到室內降溫效果,即使在不開冷氣的情況下,也應該保持室內良好通風,避免悶熱的環境。
  2. 勤補水分:
    定時定量喝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若不喜歡喝沒有味道的白開水,可以嘗試加一點檸檬片以增加風味,或是多攝取3蔬2果,以補足水分的不足,但如經醫囑須限制飲水量或鹽分者,應遵循醫師的建議。
  3. 隨時留心:
    隨時關心身邊的人,若反應或身體疑似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設法保持涼爽降低體溫、飲用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電解質飲料;若體溫持續上升、嘔吐或意識持續不清,請立即就醫。

 

留言衝人氣 10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