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頭上有地圖?中醫:「這體質」在作祟,淡紅舌薄白苔才正常!

分享:

文/常春月刊

中醫從「望聞問切」診斷病情,望舌的舌診,就是診斷的重要依據之一。中醫診斷時常會看患者的舌頭,從舌苔及顏色等,作為身體狀況判斷的依據。「地圖舌」指的是舌頭出現如同地圖般的斑駁的圖像,中醫稱為「花剝苔」,又名游動性舌炎,也就是舌炎在舌頭上四處游走,不會固定在同一位置上。

中醫可從舌頭的舌苔及顏色,作為判斷患者身體狀況的依據。(圖/photo AC)

地圖舌代表身體出狀況

正常人的舌頭呈現白白紅紅的、非常均勻,一旦東缺一塊、西缺一塊,就出現所謂的地圖舌,代表身體出了狀況。而地圖舌的患者,10個中有7~8個屬於過敏體質,例如鼻過敏、皮膚過敏都有可能出現這種舌象,必須要調整免疫力來改善,如果突然出現明顯「地圖舌」時,代表免疫系統起了變化,建議要少吃加工食品,盡量遠離過敏原。

很多人都有個迷思,認為口腔的味道與舌苔有關,甚至在早上起床時拼命刷舌苔。其實口腔異味是由很多原因造成,包括消化系統的疾病,或口腔疾病例如咽炎、牙齦損傷等所造成口腔異味。因此,光靠刷舌苔來清除異味,效果很有限。

刷舌苔勿太用力,以免味蕾受到損傷

雖然刷舌苔可以清除舌苔中的食物殘渣、降低齲齒的風險,但千萬不可以刷太用力,因為舌頭上密集分布的小突起就是味蕾;若用力不當很容易受到損傷,且經常用力刮舌苔,還會刺激味蕾、損傷舌乳頭,甚至導致舌背部麻木、味覺減退、食慾下降等不良後果。

其實,刷舌次數不應過多,建議每週一次即可,而刷舌時用力不要過猛,應輕輕拂刷舌背,不要產生疼痛和不適感,每次刷舌的時間也不應過久,從舌根部往舌尖部刷10次就可以了。

舌體與舌苔顏色,透露脾胃健康

中醫從舌診可以辨別人體臟腑氣血的盛衰,舌診主要是觀察舌質(舌體)和舌苔的變化。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舌體是舌的肌肉脈絡組織,正常應呈淡紅色;舌苔則是舌體上附著的一層苔狀物,與胃氣有關,也是反映人體消化機能的一種表現,如果人的脾胃生理功能正常,舌上就會有一層薄潤的舌苔。

舌頭上薄白苔的形成,主要是口腔咀嚼、吞嚥與唾液以及飲食的綜合作用,使舌黏膜絲狀乳頭間的物質與角化上皮不斷被清除脫落,因此,舌苔僅有薄白一層。當風寒、風濕、寒濕等入侵身體時,舌苔與舌體就會開始產生變化,每天早上舌體不是淡紅、舌苔不是薄白的話,就可能是身體發出警訊。

正常舌頭顏色應該淡紅鮮明,舌苔均勻且薄白滋潤。(圖/photo AC)

正常舌象:淡紅舌薄白苔

一般人刷牙時,僅注意牙齒是否刷乾淨,很少仔細看看舌頭的狀況,有時候突然看到自己舌頭上白白的,還以為是生病了,其實舌頭上附著均勻的白苔,反而是代表脾胃正常。

因此,首先要知道正常的舌象是什麼樣子,平常可以趁刷牙時簡單觀察。周宗翰表示,正常舌象應是「淡紅舌薄白苔」,也就是舌色淡紅鮮明、舌質滋潤、舌體大小適中且柔軟靈活、舌苔均勻且薄白滋潤。

參考資料及授權轉載自《常春月刊》舌頭5徵兆 看健康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