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一定「藥」帶著!醫曝「這4種」不可漏掉

分享:

記者蔡庭語/綜合報導

各國國門逐漸解封,近來出國的人大增,對此,林智葳醫師表示,除了新冠肺炎和流感之外,還要注意預防兩種國外流行傳染病麻疹與A型肝炎。

近日除了新冠肺炎和流感之外,還要注意預防兩種國外流行傳染病麻疹與A型肝炎。

(示意圖/photoAC)

蘆洲愛林診所醫師林智葳在臉書發文表示,麻疹目前在日本、東南亞、歐洲等地都有零星案例,且麻疹跟新冠肺炎一樣都是經由空氣傳染,防不勝防的狀況下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A型肝炎則是今年有在紐西蘭、美國等地爆發小型流行,在一些公共衛生不佳的國家也有可能會被傳染,而A肝主要藉由不潔的食物(紐西蘭為受污染的莓果)傳染,目前也有疫苗可供施打。

對於疫苗接種林智葳醫師則建議:

  • 麻疹:1981年以後出生的人,因為小時候公費麻疹疫苗的抗體還夠,可以不用補打;1981年以前出生的則建議施打一劑。
  • A型肝炎:沒有抗體的人建議施打2劑,分別間隔6個月。(2018年以後,A肝疫苗納入台灣全體幼兒的公費疫苗項目)

林智葳醫師進一步說道,而攜帶常備用藥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一般在藥妝店就可以買到的非處方藥,可以直接帶出國,但若攜帶的是醫師處方藥,則建議連同處方箋一起攜帶方便必要時海關查驗。

因此他也建議以下幾種可攜帶的常備藥品:

  1. 退燒止痛藥:用在突然性的發燒、頭痛。
    普拿疼Acetaminohen,成人常規劑量為一次500mg、最多每4小時可以服用一次、每天最大劑量不超過4000mg(8顆),可空腹服用。
  2. 消炎止痛藥:用在突發性的肌肉扭傷、發炎、喉嚨炎症。
    EVE類藥物:主要含有非類固醇消炎藥(NSIADs),對胃部較刺激不建議空腹服用、建議最多每6小時服用一次、每天最好不要服用超過10顆。
  3. 益生菌:用於突然間性的消化不良、脹氣、輕微腹瀉。
    在挑選益生菌時要特別注意,有些益生菌品牌為了強化便秘、脹氣消化不良的效果,會特意額外添加許多纖維、麥芽糊精等成分幫助排便;如果是此類的產品就不適合用於拉肚子腹瀉的狀況。
  4. 暈車暈船藥:用於搭車前的半小時。
    一般常見的暈車藥多半為第一代抗組織胺,要發揮藥效須於搭乘前30分鐘就服用,服用後會有些想睡,上車上船後就盡快安靜休息,效果會更好。
  • 資料來源:【醫心葳你Wei醫師~林智葳醫師】臉書粉專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