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歲兒童打疫苗 30天內決議「天翻地覆」! 她喊李秉穎欠好多父母幾個答案

分享:
0:00
volume_up

社群中心/綜合報導

6-11歲兒童施打COVID-19疫苗,目前快變成全民運動,行政院在六都設了7個大型接種站,就連假日也不休息,希望能加速兒童疫苗覆蓋率,全力對抗新冠疫情。不過台北市議員游淑慧在個人粉專「游淑慧 台北市議員」上PO文指出,由李秉穎擔任主席的ACIP會議,在今年3/20以及4/24兩次會議中,對於6-11歲兒童接種新冠疫苗的決議卻是完全不同,她質疑台灣的兒童疫苗晚打,李秉穎「欠好多父母幾個答案」。

3/24 ACIP會議記錄,暫不建議5-11歲兒童打COVID-19疫苗
資料來源: 「游淑慧 台北市議員」粉專

游淑慧在個人粉專上秀出兩份ACIP討論過兒童施打疫苗的會議紀錄,今年3/24的會議紀錄中,最後決議清楚寫著「暫不建議5-11歲兒童接種COVID-19疫苗」,待更多安全性及疫苗保護效益相關研究與監測結果,再行研議。不過在4/20的另外一次ACIP會議上,卻以「衡酌國內外疫情、疫苗臨床試驗安全性與有效性數據及各國推動情形,建議推動6-11歲兒童族群接種Moderna COVID-19疫苗」。游淑慧質疑兩次會議紀錄才相差一個月但決議卻是天翻地覆, 3月24日 不建議接種,疫情將起、火燒屁股後,4月20日才逆轉為「建議推動」。

4/20 ACIP會議紀錄,建議推動6-11歲兒童打Moderna疫苗
資料來源: 「游淑慧 台北市議員」 粉專

游淑慧想請教指揮中心幾個問題:一,美國、歐洲都是去年年底就開打6至11歲兒童疫苗,到了今年的三月,累積已「千萬名兒童」施打。但為什麼到ACIP會議中,卻說還要等更安全性及效益資料數據,#所以不建議施打?那在短短的一個月中,到底等到什麼了不起的新資料,就又推翻前次決議,改為建議推動?ACIP的兩極決議,就讓台灣兒童疫苗的施打晚了一個月,到底他們的評估依據是什麼?二,ACIP的意見到底重不重要?ACIP直到4月20日專家會議才再次更改決議,建議「 6至11歲兒童接種Moderna 疫苗」。但指揮中心4月17日就提前表示,食藥署已召開專家會議在考量有效性、安全性等狀況下,同意6歲到11歲兒童可施打莫德納疫苗。到底我們疫苗接種政策,那些專家決定?他們的專業是什麼?讓台灣兒童疫苗的施打遲了。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