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3高風險族群」注意!醫:發病就像是肥沃大腦變貧脊!

分享:
0:00
volume_up

記者陳書璿/綜合報導

淡江大學王高成教授墜樓身亡,遺書稱自己久病纏身之苦,且腦部病變,智能喪失,無法再進行教學及研究工作。神經外科醫師表示,腦病變高風險群為代謝症候群、血管性腦中風以及移植手術後病患。菸酒直接性的影響不高,但會增加中風機率,算是間接性的影響。

基隆長庚醫院腦神經外科醫師顏君霖接受媒體訪時表示,一般談到腦部病變,包括退化性、血管性、可逆性、器質性病變導致的腦部病變。退化性包括阿茲海默症、巴金森氏症等,尤以阿茲海默症占最大宗,佔6成以上。

血管性則包括大血管性破裂或梗塞造成的中風,以及小血管長期慢性阻塞導致的腦部病變。可逆性則是因其他疾病未治療好、但有機會逆轉的腦部病變,例如因藥物、憂鬱症、肝腎功能異常等導致的腦部病變。至於器質性病變導致的腦部病變,則是因腦部曾受傷或有腫瘤所導致。

顏君霖表示,腦部病變可能是瞬間發生或是漸進發生,若是因為中風或腫瘤等問題造成,患者除了智力退化,還會有手腳無力、視力模糊、嘴歪眼斜、頭痛等症狀。若是因退化性等造成的漸進性腦部病變,則會出現記憶力、定向感、自我照顧能力等的嚴重衰退。

他表示,目前不清楚王高成主要的腦部病變原因,但一般而言,腦部病變的危險因子包括高齡(年紀越大風險越高)、腦部曾中風、腦部曾受傷、高血壓、肥胖、少運動、教育程度較低、社交活動較少,例如BMI(身體質量指數)超過30者,就是危險族群。

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部主任湯其暾接受媒體訪時更指出,大腦原本是肥沃的土地,代謝症候群引發的腦病變,會讓土地變貧瘠。他提到,俗稱「三高」的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會讓血管鈣化,造成血液灌流不足,進而導致缺氧危機,雖然部分民俗療法與靜脈雷射、高壓氧等治療號稱可讓腦細胞「回春」,但實證效果都有限。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