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腸胃炎要餓三天不吃飯?其實可以補充1類食物

分享:
0:00
volume_up

文/常春月刊

夏天是腸胃炎好發的旺季。所謂腸胃炎,就是腸黏膜或者胃黏膜發炎所引起的。一般而言,腸胃炎分為兩大類,一種是食物中毒引起的細菌性腸胃炎,另一種則是病毒型腸胃炎。

通常會引起食物中毒的病菌,包括大腸桿菌、葡萄球菌、沙門桿菌等等。天氣一熱,溫度太高,各種食物保存不易,許多生鮮、海產存放、烹調過程稍不留意,可能就會成為細菌滋生的溫床。另外一種病毒型腸胃炎,病毒種類通常都是輪狀病毒、諾羅病毒、腺病毒等引起的腸胃炎症狀,一旦感染病毒,視患者感染的病毒種類及個人的免疫力,決定病程的長短。有噁心、拉肚子、腹痛等腸胃炎病症,少數患者會併發肌肉痠痛、全身痠軟、發燒、頭痛等症狀。

腸胃炎是很常見的疾病,一般腸胃炎發生時,若症狀輕微、沒有發燒,若沒有太過不舒服的感覺,僅是輕微拉肚子,那麼只要飲食清淡、多喝水,過一、兩天就會自行痊癒,無需就醫治療。但如果成人一天腹瀉次數超過7、8次,且嘔吐、腹痛不止,即使胃裡面東西已經吐光,卻仍然有想嘔吐的感覺,應該趕緊就醫。

坊間常說,得了腸胃炎只要「餓三天就好」。這是因為食物需要經過腸胃吸收消化,在腸胃發炎時,最好可以吃清淡一點,或者一兩餐不吃,讓腸、胃獲得充分休息。而「禁食」可避免腸胃蠕動,讓患者恢復較快,但也不是完全都不能吃東西,他建議腸胃炎患者可煮白粥熬米湯喝,若覺得沒味道可加一點鹽巴,也可以選擇白土司、白麵條、白饅頭,甚至喝點白開水,或者稀釋過後的電解飲料,都可以在腸胃炎期間補充水分與養分。因為補充水分與電解值,可保持人體正常運作,患者若因為腸胃炎拉肚子、嘔吐脫水,電解值不平衡,不僅會沒力氣,也容易引起抽筋,甚至心臟不好的患者也容易發生危險,民眾應特別留意。

罹患腸胃炎時,最好能忌口,油炸類、燒烤類油膩的食物別吃,太過甜膩的甜食少碰,先以無味清淡的飲食開始,少量多餐,等到身體逐漸恢復,止吐也止瀉,在依照身體狀況逐漸增加食物的種類品項。若是小嬰兒喝配方奶,先停喝奶,改以電解水餵食,若腹瀉多天都無法改善,就應到醫院診治。

病毒性腸胃炎傳染力強,包括口水、排泄物,或與病人密切接觸都可能傳播,因此感染腸胃炎時,排泄物應清理乾淨,清理過後手也應該洗淨再觸碰食物,以免擴大腸胃炎傳染,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飯前便後一定要洗手,高峰期盡量不到公共場所,一旦發現糞便或嘔吐物中有血,病情恐不是單純的腸胃炎,因此,仍建議民眾及早發現治療,才能盡早恢復健康。

留言衝人氣 5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