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風險增6倍!「幽門桿菌」是一級致癌物 家人相互傳染為大宗

分享:
0:00
volume_up

記者吳紹尹/綜合報導

幽門螺旋桿菌是少數可存活於胃部的細菌,目前已被證實會造成慢性胃炎,長期發炎將導致胃腺體破壞及胃黏膜萎縮、及胃內菌相變化,產生胃黏膜腸化生,最終導致胃癌。

幽門螺旋桿菌目前已被證實會造成慢性胃炎,長期發炎將導致胃癌。(示意圖/資料庫)

幽門螺旋桿菌又稱幽門桿菌,研究統計發現,感染者的胃癌發生風險增加6倍。世界衛生組織已在1994年將幽門桿菌列為「第一級致癌物」,若能透過幽門桿菌的篩檢以及根除治療,預期可以大幅降低胃癌的發生率。其中台灣、日本、中國及韓國是胃癌盛行率高的國家,皆已積極評估幽門桿菌篩檢以及除菌治療來預防胃癌。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黃國維指出,幽門桿菌確切的傳播途徑雖尚未定論,但已知最重要傳染途徑是經口傳染,根據流行病學的研究,家庭內的人與人相互傳染是重要來源。

研究統計發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者的胃癌發生風險增加6倍。(示意圖/pixabay)

在篩檢方面,2018年政府開始在偏遠地區進行胃癌防治試辦計畫,提出以家戶為單位的篩檢法,以提升除菌效果,也避免交互感染。此外,胃癌高風險族群也是幽門桿菌優先篩檢的對象,包括:一等親屬有胃癌病史者、50歲以上民眾、居住於胃癌高發生率地區民眾。

黃國維提到,幽門桿菌的篩檢方法有分非侵入性及侵入性檢查,非侵入性檢查如血清學檢驗、糞便抗原檢驗、碳13尿素吹氣法;侵入性檢查則是使用胃鏡採檢檢查(快速尿素酶測試、組織染色檢查、細菌培養),一旦篩檢出幽門桿菌,建議接受除菌治療,目前第一線治療建議使用四合一治療,療程約10~14天,若第一線治療未成功,可採取第二線治療,至於病人該用哪種篩檢法及療法,則建議由醫師進行評估。

留言衝人氣 5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