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新冠為何會出現腦霧?哈佛專家從臨床觀察解釋可能原因

分享:
0:00
volume_up

健康中心\綜合報導

在 COVID-19 疫情爆發 2 年多後,科學家越來越關注一群所謂的「長新冠」患者,在感染後很長一段時間仍然受到各種症狀的困擾。其中「腦霧」(Brain Fog)是很常出現且備受外界討論的一項症狀,其描述包括睡眠不足、焦慮、憂鬱、頭痛以及認知功能障礙。專家認為,腦霧可能跟大腦的額葉網路(Frontal Networks)在染疫後的脆弱性有關,而高品質的睡眠、緩解疼痛和頭痛的處理、焦慮和憂鬱的相關治療有助於恢復神經功能。
在近期發表在《臨床神經科學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cience)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哈佛大學麻省總醫院(MGH)的專家描述了他們對於「長新冠」進行多學科臨床觀察的相關發現。

一般來說,長新冠患者會出現被稱為「腦霧」的情況,其描述包括睡眠不足、焦慮、憂鬱、頭痛和偏頭痛,以及注意力和單字表達困難、認知執行功能障礙等一系列的神經症狀表現。

腦霧具有多重因素
在 2020 年 2 月至 2021 年 5 月進行的 15 個多月的研究中,研究人員追蹤了 100 名病例,這些病例在 COVID-19 染疫後症狀持續超過 6 個月。哈佛大學醫學精神醫學與神經學副教授、 麻省總醫院 McCance 腦健康中心醫學主任凱馬利醫師(Zeina Chemali)表示,在治療長新冠並出現腦霧的患者過程中,我們發現腦霧這個常用術語的根本原因通常是具有多重因素的。

據了解,該研究旨在瞭解 COVID-19 如何以及為什麼以不同的方式影響人們。凱馬利醫師提到最重要的幾個問題是,一個人的結構中有什麼會影響他們以特定方式對 COVID-19 反應並表現出某些症狀?為什麼有些人病得很重,有些人沒有,有些人成為長新冠患者,有些人根本沒有染疫 ?

根據麻省總醫院專家初步分析結果表明,COVID-19 急性後遺症(PASC)的頻率和持續時間與染疫前的病史有關,這些疾病會影響大腦功能區域和患者重返生活與工作崗位的能力,需要對更大的群體進行縱向研究,以闡明 COVID-19 急性後遺症並優化相關照護措施。

恢復神經功能是關鍵要點
凱馬利醫師指出,許多專家都在努力理解長新冠,從他們的研究發現可見,在其他病毒感染後疾病、創傷後腦損傷、腦震蕩症候群、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患者中也發現了與長新冠腦霧類似的症狀,從神經學的角度來看,可以看到大腦額葉網路在 COVID-19 染疫後是最脆弱的。

凱馬利醫師建議,恢復額葉網路神經功能的方法,包含高品質的睡眠、緩解疼痛和頭痛的處理、焦慮和憂鬱的治療,以及針對注意力和執行功能障礙的部分,提供支持和促進自我照護,是可良好持續恢復的關鍵因素。

馬偕醫院神經內科陳信維醫師認為長新冠造成腦霧這個症狀,不排除是病毒感染腦部,但通常比較不會發生,所以很有可能是全身性發炎物質或是血栓的問題造成腦部機轉失靈與損傷。而陳醫師也表示腦霧因為周邊神經會受影響,輕則頭痛,重則會類似中風或是腦炎昏迷,對此也呼籲民眾,睡眠充足、維持心情平和、均衡飲食都可以改善這種情況的發生。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