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想吃就吃成「中度肥胖」不以為意 就醫健檢驚見竟罹「腎臟癌」!

分享:
0:00
volume_up

記者蔡庭語/綜合報導

51歲男子有長期抽菸史,飲食上從來不忌口,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也不愛運動,長期下來已達到中度肥胖的範圍,就醫健檢時,更是在左側腎臟發現一顆約1.8公分的腎臟腫瘤,進一步觀察後,才驚覺竟是罹患「腎臟癌」。

腎臟癌早期發展緩慢且毫無症狀,發現時恐已壓迫到其它器官或是轉移了。

(示意圖/photoAC)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錢政平副院長表示,該男子更透露,對於自我的健康狀態認知,他說除了高血壓之外,比較能夠察覺不適的地方就是肥胖,肥胖的確會為他帶來行動沒這麼靈敏,其餘應該都沒太大問題,不料,竟意外發現腫瘤,對此,錢政平醫師說明,腎臟癌早期發展緩慢且還可以說是毫無症狀,直到腫瘤太大、壓迫到其它器官或是轉移才會出現症狀。近年來,因健康意識抬頭,民眾主動健康檢查的意願增加,許多早期腎臟癌的個案都是健康檢查意外發現。

錢政平醫師補充說明,腎臟癌的發生率雖然不在國人十大好發癌症排名之內,但罹患腎臟癌後,即便是經過手術治療後,可能會引發腎功能下降,會有腎功能不全或甚至必須接受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嚴重影響日後生活品質,不管是患者或家人在工作上或日常生活皆會因腎臟病受到干擾。

6月15日是世界腎臟癌日,國際腎癌聯盟 (IKCC) 指出每年全世界估計有 431,000 人將被診斷出患有腎臟癌,已是全球性的問題。錢政平醫師也提醒,台灣慢性腎臟病盛行率高達11.9%,代表腎臟癌的罹患風險「潛藏在多數人口當中!」另外,要特別要提醒抽菸、肥胖、藥物濫用工作環境經常接觸容易致癌物質(例如:皮革鞣製業所使用的化學藥劑、石棉、鎘等)、長期接受血液透析(洗腎)或接受過腎臟移植,以及家族有遺傳基因Von-Hippel-Lindou  、逢希伯-林道症候群者都比一般人有較高機率罹患腎臟癌。

腎臟是人體過濾廢物的重要器官,維持腎臟健康保持健康生活型態的養成以及定期健康檢查很重要!對此,錢政平醫師建議,民眾在安排健康檢查時可安排抽血、尿液檢查及搭配影像檢查幫助觀看腎臟健康狀態。其中,最常用影像檢查的有超音波、電腦斷層掃描檢查(CT)及磁振造影(MRI),腹部超音波不具輻射線、檢查過程也不需太長時間。若發現可疑病灶可進一步安排電腦斷層掃描揪出腫瘤精準位置,磁振造影除了零輻射的優點之外,對於器官軟組織具有高敏感度可觀看到癌症侵犯的部位及擴散的程度對後續的診斷及治療都有相當大的幫助。

  • 資料來源: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提供

留言衝人氣 5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