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真的能局部減脂?中醫:刮痧不是看到一片血紅才有效

分享:
0:00
volume_up

健康中心/綜合報導

刮痧常被拿來作為「局部減脂」、「消水腫」的方法,刮痧確實可以改善血液循環、減少局部水腫,看起來比較緊緻,也被認為能夠增強新陳代謝、促進氣血循環,也是民間愛用的保健方法。

圖/Pixabay

黃譯萱在臉書專頁「扶原中醫診所」發文指出,目前學界普遍認為局部減脂是不存在的,針對局部的特定運動、按摩、刮痧等無法真正消滅局部脂肪,若要瘦到特定部位可能只有透過抽脂或施打如倍克脂等針劑,效果也因人而異。而一般的減脂都是全身性,至於哪些部位會瘦的比較多就得看個人的基因。

刮痧可以改善血液循環、減少局部水腫,看起來比較緊緻,也就是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認為刮痧讓手臂變細了。成人的脂肪細胞數量多是固定的,脂肪細胞並不會因為刮痧就重新分配或者就此消失,唯有減重能將脂肪細胞的體積變小。

但若本身屬於少運動、易疲倦、易流汗、氣色不佳面色㿠白、容易頭暈等代謝低下的「氣虛型體質」,為因過度出痧而過度「耗氣」,反而造成越來越累、代謝越來越差的情形。因此建議氣虛型肥胖者若想用刮痧作為減重輔助,應配合藥物補氣升提,也必須透過體能活動增加肌肉量逐步改善代謝反轉易胖體質。

顏面的刮痧主要在促進血液循環、放鬆肌肉張力等,但臉型除了軟組織外更取決於骨性結構,若單純只是想改善水腫,適度的刮痧可以達成,但若想徹底改變臉型就不太可能了。至於蘋果肌、夫妻宮是否澎潤是由脂肪、膠原蛋白分佈決定,單純透過刮痧、按摩等方法不太可能使脂肪和膠原蛋白有明顯增加,但可放鬆面部的肌肉張力,視覺上有提拉緊致的功效。

中醫學中「刮痧療法」指的是徒手或使用器械在人體特定部位反覆進行刮、擠、揪、捏、刺等,造成皮膚表面點狀出血或瘀血點等「出痧」的治療,主要在治療熱病(如中暑、感冒、急性咽喉痛等)、肌肉疾患(如落枕、肌肉痠痛、扭挫傷)、部分內科疾病(如頭痛、經痛等),產後哺乳婦女也可透過刮痧緩解乳汁鬱積造成的腫痛。

以循經刮痧法為例,應按經絡走向,長距離刮拭,力道應輕柔、速度和緩、連續不斷,刮拭結束後應注意保暖、喝溫開水稍作休息。不少人認為刮痧就是要看到一片血紅才有效,事實上刮痧不需追求大面積、深色的出痧,過度激烈的刮痧可能造成感染,甚至引發壞死性筋膜炎。由於拔罐、刮痧不屬醫療行為,在接受這些療法時民眾要特別注意施術者是否有正確的觀念,避免危害自己的健康喔。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