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易感到胃部不適?醫曝4原因 有胃病少吃「這水果」!

分享:
0:00
volume_up

實習記者陳昀娟/綜合報導

冬天竟然比較容易得胃病?基隆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表示,天氣寒冷時,身體為了維持體溫,會引發交感神經興奮,這時血管會收縮,使胃黏膜的血液循環變差,易出現潰瘍。而吸菸、喝酒和重口味飲食等因素,也是造成消化性潰瘍的原因。

天氣變冷容易引發胃病,有研究顯示,消化性潰瘍在冬天發生的比例最高30%。(示意圖/photoAC)

錢政弘在臉書專頁「錢政弘 胃腸肝膽科醫師」表示, 2021年韓國一篇分析報告指出,研究2012年至2016年共1萬4636名消化性潰瘍患者和3575名消化性潰瘍出血者,發現消化性潰瘍在冬天發生比例最高(30%),其次是春天,再來是夏天,最低的則是秋天(21.3%)。而潰瘍出血比例最高同樣也是在冬天(32.8%),最低在秋天(19.8%)。多數研究普遍認為冬天是消化性潰瘍、出血、穿孔,甚至死亡最常見季節。

錢政弘整理出冬天易得胃病的4個原因:

  1. 生理反應:當天氣寒冷的時候會引起身體的交感神經興奮,以維持體溫,這時候血管會收縮,胃黏膜的血液循環變差,容易出現潰瘍。
  2. 吸菸、喝酒和重口味飲食增加:在冬天的時候,很多人為了取暖,會多吸菸和多喝酒,尤其年末有尾牙聚餐,喝酒的場合變多,胃容易出問題。同樣的在冬天,大家會比較常吃麻辣鍋、薑母鴨、燒酒雞等辛辣食物,重口味的食物也比較傷胃。
  3.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研究指出,冬天的時候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比例較高、夏天的比例較低,幽門桿菌是造成消化性潰瘍的主因。
  4. 藥物使用增加:冬天天氣濕冷易引發關節炎,消炎止痛藥使用增加;慢性肺病和氣喘發病也增加,導致類固醇使用多;心血管疾病在此時也容易出現,阿司匹林和抗凝血藥用量增加,很容易造成潰瘍出血。這3種藥都會讓消化性潰瘍惡化。

錢政弘也分享案例,曾有一名60多歲男性病患,因有胃癌的病史,在過去1年的抗癌治療中症狀還算穩定,沒有什麼併發症。但最近突然大出血暈眩住院,胃鏡檢查發現是胃腫瘤在出血,不過在罹癌之後,男子已經戒掉煙酒、注意飲食、減少外食,烹煮很清淡,除了胃藥之外,沒有另外服用藥物。經醫師追問,才得知在出血之前他每天吃1顆橘子,尤其最近是橘子產季。

錢政弘提醒,橘子含有豐富維生素C、鉀和多酚,可保護呼吸道。不過柑橘類如柑橘、柳橙、檸檬等算酸性水果,是有可能增加胃腸傷口或潰瘍出血的風險,建議有胃病或胃食道逆流的人要避免。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