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友們」小心這樣越補越冷!醫師曝「這1種體質」不適合進補

分享:
0:00
volume_up

記者蔡庭語/綜合報導

寒冷的冬天要來了,你們準備要開始補身體了嗎?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總醫師許芳綺表示,有些民眾天生容易手腳冰冷,有的嚴重甚至會影響到生活和睡眠品質,這時就有許多人會喜歡吃羊肉爐、薑母鴨等熱食來進補身體,對此,許芳綺提醒,其實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進補,那到底什麼樣的狀況下不適合進補呢?

中醫師曝,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進補,尤其是「這體質」的人。(圖/Pixabay)

許芳綺醫師分享,一名27歲女性小夏(化名)是辦公室行政人員,平日少運動,整日待在冷氣房內,很少進行戶外活動及曬太陽,也因怕胖所以刻意控制飲食,喜歡吃生菜沙拉、蔬果汁等生冷食品,小夏初經起便有經痛症狀,近2個月經痛卻加劇,雖然溫敷後有改善,但經血顏色淡紅,且有血塊,排便軟散不成形,又相當怕冷,手腳更是冰涼,因此就醫檢查,許芳綺醫師望聞問切後診斷小夏為寒阻胞宮,衝任阻滯,使得經血下行不暢而導致經痛,於是開立溫經散寒的中藥並溫灸氣海穴及關元穴,並衛教小夏少吃生冷食品、多運動及曬太陽,調理後的小夏於次月的月經來時經痛大為減輕,且怕冷、手腳冰冷的症狀也緩解許多。

許芳綺醫師表示,「手足厥冷」最常見的中醫證型有「寒厥」、「氣鬱」,應依證型調理以免越補越上火。

(圖/台南奇美醫院提供)

夏天、冬天都會手腳冰冷,恐影響日常生活與睡眠!

許芳綺醫師說明,中醫將手腳冰冷稱之為「手足厥冷」、「厥逆」,通常是當氣溫降低時,人體的新陳代謝下降,血液循環變慢,且寒冷的氣溫造成末梢血管收縮所導致的現象,一般人陽氣充足只在寒流來襲的時候才手足冰冷,然而有一部分的人即使在夏天也會手腳冰冷,不舒服的症狀甚至會影響到日常生活與睡眠,此時就會建議從內在體質來做改善。

四肢冰冷不等於冷底體質!「氣鬱」證型恐越補越上火!

許芳綺醫師指出,「手足厥冷」最常見的中醫證型有「寒厥」、「氣鬱」,其中「寒厥」就是人們常說的「冷底」、「陽虛」,陽虛的人體內動能不足以將血液順利地推送往末梢,這樣的人容易全身怕冷、手腳冰冷、面色蒼白、體力差、精神疲憊、拉肚子、身體痠痛,喝熱湯或洗熱水澡、溫敷就會感到比較舒服。

許芳綺醫師也進一步說明,這類型的人適合吃一些比較溫補的中藥,像是肉桂、乾薑、紅棗、巴戟天等,搭配手、足、腹部艾灸也是補充身體陽氣的好方法,平時飲食方面可多食用一些溫熱性的食物,像是蔥、薑、蒜、八角、桂圓、南瓜、羊肉等,生活上要多進行戶外運動,讓溫暖的陽光照在背後膀胱經固護自身陽氣,也可用吹風機吹或以溫毛巾溫敷勞宮穴、湧泉穴及足三里穴改善手腳冰冷症狀。

平時可用溫毛巾溫敷或吹風機溫吹「勞宮穴」和「少府穴」,也可用艾灸方式刺激穴位,改善手腳冰冷,促進心血管循環。

(圖/台南奇美醫院提供)

平時可用溫毛巾溫敷或吹風機溫吹「湧泉穴」,也可用艾灸方式刺激穴位,改善手腳冰冷症狀。

(圖/台南奇美醫院提供)

許芳綺醫師表示,「氣鬱」的人雖然常常手腳冰冷,但卻不適合進補,這類型的人通常是由於生活與工作壓力大,導致身體內的氣機不暢,氣機鬱阻軀幹而阻擾了陽氣輸佈到四肢末梢,而並非真的陽虛,除了手腳冰冷外,往往胸腹是怕熱的,還可能會伴隨有胸腹痛、頭痛等症狀,此時可用一些疏肝解鬱的中藥來調節身體的氣機,若是一味地進補反而會使得氣機鬱滯更嚴重,造成口破、長痘痘、失眠,越補越傷身,因此許芳綺醫師也建議,此種體質的民眾平素要注意紓壓與休閒活動,放慢生活速度來協助身體恢復正常的氣機運行。

手腳冰冷發紫、腫脹 應當心是否為心血管疾病

最後,許芳綺醫師也呼籲,民眾若是手腳冰冷又伴隨手指、腳趾發紫、腫脹,要小心心血管疾病是否找上身,須趕緊就醫治療,以免耽誤治療。

天生怕冷手腳凍,切忌越補越大洞。(圖/台南奇美醫院提供)

  • 資料來源:台南奇美醫院提供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