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菸、喝酒、吃檳榔!罹「口腔癌」機率飆百倍 「假牙不合」也危險

分享:

記者陳書璿/綜合報導

口腔癌為發生在口腔部位惡性腫瘤的總稱,根據衛福部統計,每年有8千多人診斷出罹患口腔癌,死亡人數超過3千人,是我國青壯年男性常見的癌症之一,發生率和死亡率皆排名第4名,而且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醫生提醒,若抽菸、喝酒、吃檳榔3項都碰的人,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23倍,另外不適當的假牙也會有致癌的風險,千萬不可輕忽。

安南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成存芝指出,灣每年約有七、八千人確診為口腔癌,更有超過三千人因為口腔癌而過世。口腔癌好發於50~60歲之中年男性,酒(Alcohol)、檳榔(Betel nut)、菸(Cigarette)則是最常見的導因元兇,除了戒除「ABC」,盡早遠離這些致癌物,她也呼籲30歲以上有嚼食檳榔或抽菸習慣的民眾,別忘了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盡早揪出與治療癌前病變,及時阻斷其轉變為癌症的可能性。

此外,口腔癌常見的癌前病變包括:白斑、紅斑、紅白斑與黏膜下纖維化,針對不同的症狀,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像是定期追蹤、雷射燒除,必要時須安排切片檢查。成存芝醫師提醒,若口腔內有超過兩週無法癒合之潰瘍或硬塊應盡早就醫,即便病灶已發展成口腔癌,早期發現與早期治療,還是能大幅提高治療成功率。

目前口腔癌的治療以手術為主,除了將口腔病灶切除外,大部分的患者也須接受頸部淋巴結廓清,將癌細胞可能竄逃的路徑一併清除。成存芝醫師補充,切除之後若口腔缺損較大,則需要加做皮瓣重建。手術治療之後,醫師會根據患者的臨床狀況與病理報告,評估後續是否需進一步做放射線治療與化學治療。

敏盛醫院副院長江坤俊也在節目《江P醫件事》表示,造成口腔癌的原因分為物理性及化學性刺激,例如假牙不合、食物太辣太燙皆屬於物理性。如果假牙一直摩擦到口腔黏膜導致破皮,即使細胞修復好又繼續摩擦,在反覆破皮、修復的過程中,只要有一次的修復出差錯,就可能產生癌細胞。至於飲食方面,以WHO的定義,食物的溫度大約65度,就可能會傷害口腔黏膜,有癌病的風險。

化學性刺激則為菸、酒跟檳榔,江坤俊說明,吸菸者得口腔癌的機率是不吸菸者的18倍;喝酒得口腔癌機率是不喝酒的10倍;吸菸又吃檳榔的機率是一般人的89倍;吸菸、喝酒跟檳榔三者都有,罹患口腔癌的機率高達123倍。

江坤俊強調,口腔癌有5大徵兆,「破、斑、硬、凸、腫」,嘴破超過2週沒有痊癒;嘴巴有固定的紅斑或白斑,無法用手撥開;牙肉、黏膜摸起來硬梆梆,甚至硬到張嘴有困難;應該平滑的黏膜卻有疣狀凸起物;口腔內有硬塊、腫塊等,出現這些症狀都須立即找醫師檢查,提早治療才能避免後續需要做一些大範圍的切除。

留言衝人氣 3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