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如何變護國神山? 張忠謀領導30年曝1成功關鍵

分享:
0:00
volume_up

記者呂承哲/綜合報導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今(10)日迎來92歲大壽,張忠謀在1985年應時任行政院長孫運璿之邀,從美國第一次來到台灣並擔任工研院院長,隨後經歷兼任聯電董事長、1987年2月代表工研院前往荷蘭,與飛利浦合資成立台積電,隨後辭掉工研院長一職,擔任董事長兼執行長,一度退休又回鍋,終於在2018年退休並交棒給如今的董事長劉德音、總裁魏哲家,前後領導台積電約30年時間,台積電也成為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甚至成為台灣的「護國神山」。如何讓台積電茁壯之今日規模,張忠謀曾經強調,為客戶服務、讓對方感到信任,是台積電成功的關鍵。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圖/中天新聞)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曾經在節目提到,有一次他跟張忠謀吃飯,問到為何台積電能成功,最重要的元素是什麼?張忠謀回應,就是trust(信任),謝金河表示,到今天為止,還是禁得起時代考驗,台積電能夠讓別的國家不會感覺到威脅感,每個廠商願意將訂單交給台積電,台積電都能夠很忠誠的幫你生產。

張忠謀也曾在致股東報告書表示,「成為大家的代工廠」是台積電策略核心,台積電商業模式將持續創造價值,為股東賺取豐厚報酬。

張忠謀於2021年演講時拿出一份資料,為他於1998年為台積電唯一手寫的發展策略,評估方法有十幾條,唯一「不做」的是低價策略。台積電商業模式是以「客戶是誰」為定,不是「產品是什麼」為定,台積電的商業模式是半導體製造服務,客戶是「別的半導體公司」,所以他最常做的事情是到歐美各地拜訪客戶,因為客戶要的是真正的技術支援和進步,唯有接近市場、保持和客戶互動,才能做好生意。

張忠謀表示,他從美國來台灣之際沒有帶任何班底,當年在美國德儀的老同事認為這樣很難做事,但張忠謀認為,台灣在製造生產方面的良率優勢,讓他能向國際客戶交代,台積電因技術導向的客製化產品很有競爭力,因此能成為全球供應鏈不可或缺的一環。

留言衝人氣 18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