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重鹹嗎?小心糖尿病找上你!

分享:

實習記者 陶泳妡/綜合報導

隨著鹽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現代人的口味也越變越重,不只會造成身體的負擔,攝取過高的鹽分還有可能罹患糖尿病。習慣重鹹的民眾,如果想開始「少鹽」生活,建議先將「食鹽」替換成較健康的「碘鹽、鹽替代品」,一起來了解關於「鹽」的5件小事吧。

圖/pexels

1. 鹽的種類和特點

無論是食鹽、夏威夷鹽、喜馬拉雅鹽…等許多種類的鹽,它們都是至少含有98%氯化鈉的物質,差別只在於結晶的大小和形狀,還有其中所含的微量雜質再作區分。想了解不同種類的鹽,也能用其外觀、特點去辨識,而選擇適當的調味鹽,加入菜餚中也會產生不同風味喔!

食鹽:食鹽顆粒較細緻,主要從岩石和礦物中提煉,有時會添加「碘」等元素補足人體所需的營養,它就是餐桌上常出現的料理鹽。

海鹽:海鹽因為取自海水,可能含有其他物質,顏色也不一定是白色,外觀顆粒大、表面不平整,適合用於料理最後的調味。

猶太鹽:取自海、岩石製成的鹽,曾被猶太人用以清洗肉上的血水,與食鹽相比顆粒較粗、不易溶解,更適合醃漬及調味!因為鹹度較低,如果要代替食鹽使用,用量要加倍。

夏威夷黑鹽:夏威夷黑鹽外表烏黑,像是火山熔岩碎粒,它的含水量較低,鹹度比一般鹽分還高,因為富含活性碳物質,對於排毒、消化、抗老有很大益處,風味充滿些微熔岩礦物的碳烤香味。

喜馬拉雅鹽(玫瑰鹽):這種鹽有豐富的礦物質、營養價值高,也因為內含微量鉀、矽、磷、釩和鐵等,所以會呈現出天然的粉紅色,它的產地主要來自巴基斯坦地區的特殊鹽礦,相對價格也較昂貴。

圖/pexels

2. 吃太鹹容易糖尿病?

眾所周知「吃重鹹」容易導致高血壓、腎臟病、胃癌等慢性疾病的威脅,還會讓身體浮腫、頻尿或是腦袋昏沉,但其實「鹽份」也是造成「糖尿病」的元兇,因為鹽會抑制胰島素的分泌,間接讓它失去作用,只要胰島素分泌減少,就會促使血糖升高,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3. 吃「重鹹」有28%機率更短命

適當的鹽份可以讓身體獲得能量、益處,但隨著現代人的生活品質提升、飲食也逐漸精緻化、更重視色香味,因此常常添加多種調味料,讓人不知不覺吃進過多鹽份,根據《歐洲心臟雜誌》的一項研究表示,長期習慣「重鹹」料理,會讓預期壽命減少1至2歲,也有28%機率比一般人提早死亡,若想達到均衡飲食,建議每日鹽份攝取不超過6公克喔!

4. 蔬果含「鉀」可以抑制血壓升高

想要緩解過多鹽份對身體帶來的負擔,可以多吃水果和蔬菜,例如柑橘類水果、香蕉、菠菜、花椰菜等,因為它們是「鉀」的主要來源,鉀具有保護作用,可以幫助緩解血管壁的張力、有效降低血壓升高。

圖/ pexels

5. 健康生活!要加「碘鹽」色

市面上常見的飲食,例如豚骨拉麵、厚片吐司或是涼麵等,都是含有「高鈉、重鹹」的隱藏殺手!它們與加工食品火腿、罐頭等都會造成食鹽攝取超標,一定要克制用量。另外建議日常烹飪時,可將食鹽換成較健康的「碘鹽」,它比起一般食鹽增加了「碘酸鉀」,可以提供日常必需的營養素,成人若是缺碘會覺得疲勞、怕冷還容易變胖;孕婦缺碘則會造成流產、胎兒畸形等嚴重問題。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