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罕見!33歲女「雙子宮、雙陰道」產雙胞胎 台大最新技術助圓夢

分享:
0:00
volume_up

記者吳紹尹/綜合報導

一名33歲女性患者先前因備孕期間不順利,吃了近一年的中藥,甚至諮詢生殖中心門診,轉至臺大醫院檢查,發現罹患罕見「先天性子宮畸形」的「完全性子宮中膈」,經手術切除後終於順利懷孕。

台大醫院今(15)日舉辦「解決先天性子宮畸形之困擾」記者會。(圖/台大醫院)

台大醫院今(15)日舉辦「解決先天性子宮畸形之困擾」記者會,婦產部醫師楊博凱表示,先天性子宮畸形是源自於胚胎時期的子宮發育異常,包含了諸多解剖學上的表現,從子宮中膈、單角、雙角子宮,甚至可能出現子宮完全無發育,或合併陰道結構異常。

據統計,大約5%女性患有先天性子宮畸形,但在習慣性流產及早產的女性族群中,有高達25%的女性患有先天性子宮畸形,其中又以子宮中膈的占比最高,對於流產的影響也最大。

為解決子宮中膈對於習慣性流產帶來的不良影響,以往多以開腹手術完成子宮中膈切除來降低流產風險,楊博凱說,由於開腹手術侵入性高,近年來已經進步到以微創方式、子宮鏡手術來完成子宮中膈切除。

台大醫院婦產部醫師楊博凱。(圖/台大醫院)

完全性子宮中膈病患擁有兩套完全獨立、並行的通道,從陰道貫穿至子宮腔,包括陰道中膈、雙子宮頸、以及子宮中膈,如何在保留雙子宮頸,精準打通兩個子宮通道來切除子宮中膈,是這手術的關鍵。

楊博凱說,過去的手術可能會因為引導方向不明確,導致手術失敗,而臺大醫院婦產部發現微創手術可降低困難度並增加成功率,利用子宮頸和子宮中膈的彈性差異,跳脫過去以引導的方式完成。他表示,相較於傳統的方式,創新的微創手術可成功約9成以上,依據國外文獻來看,若有辦法將子宮腔矯正完成,後面產科問題也會降低非常多。

不過,楊博凱指出,完全性子宮中膈很多時候是沒有症狀的,少數人會在10多歲發現,但會傾向在有備孕需求時再進行手術,原因是沒有懷孕需要其實不太影響,加上希望患者可在身體構造發展更成熟再執行手術。

留言衝人氣 4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