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蚊子咬「拍死」病菌恐竄全身!專家揭「4類人」最容易被叮

分享:

記者吳紹尹/綜合報導

不少人發現被蚊子叮咬後,下意識的動作就是「拍打」、「滅蚊」。專家指出,勿在蚊子叮咬後將其於叮咬處拍死,以避免蚊子身上攜帶的病菌,藉著傷口進入體內。

蚊子叮咬後若在傷口上打死蚊子,蚊子身上攜帶的病菌,恐藉著叮咬後的傷口一同進入全身。(圖/翻攝自pixabay)

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指出,蚊子的視覺系統在陰暗的環境中最活躍,如果光線太明亮或者完全黑暗都非它所愛,所以反光效果較弱的黑色最吸引蚊子。

除了顏色,氣味也是「招蚊」的關鍵,包括肥胖者、膽固醇過高者、新陳代謝不佳者、剛運動後的人,本身人的體溫偏高外。

  1. 體重過重及肥胖者:體重過重有肥胖問題的朋友,除了本身體溫偏高外,所呼出的二氧化碳濃度也相對來的高。在這樣的狀況下,對於偏好以氣味辨別是否適合吸血的蚊子來說,肥胖者等同散發出濃烈的氣味佳餚美饌,自然不會放過。
  2. 膽固醇超標者:由於母蚊於產卵前需要足夠的膽固醇來補充營養,但本身又無法自行製造合成膽固醇,只好透過吸取動物血液來獲得。再加上膽固醇超標者本身體質偏酸也容易吸引蚊子,因此極易成為蚊子喜愛叮咬的對象。
  3. 新陳代謝不佳者:吳家誠教授指出,新陳代謝速率較差者由於體內反應機制較慢,無法有效轉換人體所吸收的養分,長久下來就容易導致酸性物質大量累積,造成酸性體質,自然容易吸引蚊子的到來。
  4. 剛運動後的人:剛從事運動結束的朋友由於呼吸較喘較急促,自然會比保持靜態活動者呼出更大量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在濃度偏高的狀態下,會散發獨特的酸性氣味。因此,特別受到蚊子的喜愛。

另外,有調查顯示,孕婦被蚊子叮咬的機率高其他女性一倍多,究其原因是因為孕婦呼出的氣體中,含有更多易招蚊子的化學物質。而且她們的腹部溫度高,皮膚表面的揮發性物質也多,因此變成了被叮咬的重災區。

如果發現被叮咬,吳家誠教授強調,第一時間切記勿直接將其於叮咬處拍死,以避免蚊子身上攜帶的病菌,藉著叮咬後的傷口一同進入全身。且在蚊子叮咬而感到搔癢時,也不應任意撓抓,以免造成傷口潰爛、感染的發生。建議不妨拍打被叮咬處的周遭皮膚,透過痛感來壓抑發癢的感覺,並藉此刺激血液中的抗體集中於患處,加以對抗入侵的病菌。

吳家誠建議,若平時外出想要有效防蚊、避免被叮咬,除了噴灑防蚊液外,不妨可試著將維生素B1溶於水中,適度塗抹於露出的皮膚上,由於維生素B1屬於含硫維生素的一員,其氣味不受蚊子喜愛,因此,也能發揮一定的驅蚊效果。

留言衝人氣 4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