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症下藥!6旬癌婦肺感染 北榮創新方式「精準診治」找出病因

分享:
0:00
volume_up

記者黃韵涵/綜合報導

一名60多歲罹患B細胞淋巴癌婦人,因化療後免疫力下降,左肺疑遭黴菌感染,病理切片後接受藥物療效差,再以基因序列檢測,發現原來真兇不是切片結果的絲狀黴菌,而是白黴菌。

病理切片為絲狀黴菌,但無法確認菌種。(圖/北榮提供)

臺北榮總感染科黃祥芬醫師表示,臨床致病性黴菌高達十萬種以上,鑑定及治療相當棘手。以黴菌感染症為例,傳統菌種鑑定多以「微生物培養」及「病理組織切片」為主。

黴菌感染不易透過痰液或組織切片培養出來,病理切片只能觀察外觀組織,無法確認黴菌菌種。這名60多歲患者,檢查左肺疑似有黴菌感染病灶,佔左下肺葉二分之一,病理切片結果為「絲狀黴菌」,接受抗黴菌藥物治療後效果有限;再安排痰液微生物培養卻是「白色念珠菌」。

白色念珠菌(圖/北榮提供)

黃祥芬說明,雖然白色念珠菌也是黴菌的一種,但與「絲狀黴菌」型態完全不同,用藥或治療也比絲狀黴菌簡單。為確認診斷精準用藥,再以「基因序列」檢測,證實為「白黴菌」。

白黴菌(圖/北榮提供)

白黴菌為「絲狀黴菌」的一種,但相較於白色念珠菌,治療上較困難。醫師評估左肺葉感染範圍太大,切除病灶可能導致殘存的肺功能不足,加上病人與家屬也不願意開刀,即安排使用「噴霧吸入性」與「口服」兩種強效抗黴菌藥物治療,自去(2021)年12月治療迄今近一年,終於成功殲滅白黴菌,病情穩定控制未復發。

黃祥芬表示,快速對症下藥非常重要,免疫力低下或抵抗力較差的人很容易感染黴菌,如果病灶範圍太大無法手術切除,或未能快速正確診斷用藥治療,死亡率將高達4至5成,特定黴菌若延誤治療,將近半數患者可能死亡。

黃祥芬說,如何正確快速鑑定判斷黴菌感染的類型及菌種,了解是否有抗藥性,是感染症精準治療首要之務,利用多元鑑定方法比對感染菌種,不只用於肺部感染,此種創新方法,也已經運用於鼻竇及腦部黴菌診斷治療,達到精準診治的目標。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