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越南牡蠣好毒!A肝病毒重金屬砷全都有 長期食用恐致癌

分享:

記者陳書璿/綜合報導

好市多進口冷凍莓果卻遭汙染A型肝炎病毒事件仍延燒,食安問題又成為近來民眾關注熱點。根據食藥署最近公布,自2018年至2023年4月30日,邊境查驗3981批,檢驗共786批越南進口牡蠣的抽驗結果,共發現有19批越南生鮮牡蠣不合格,除了2件驗出重金屬無機砷、2件重金屬鎘,還有14件檢出諾羅病毒1件A型肝炎病毒,但所幸都未流入市面。

日前立委曾召開記者會,來路不明的越南牡蠣強勢進軍台灣市場,進口量從2017年的150公噸,到了2022年已達3000公噸,占台灣進口牡蠣達9成。但卻曾被驗出砷含量超標多達5倍,呼籲食藥署應重視相關問題。

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表示,國內自2018年到2023年4月30日,食藥署邊境查驗3981批,抽驗786批共7251公噸的牡蠣產品,共計有19批越南生鮮牡蠣不合格,分別檢出2件驗出重金屬無機砷、2件重金屬鎘,還有14件檢出諾羅病毒1件A型肝炎病毒,但不合格產品均已退運或銷毀,未進入國內市場。

林金富表示,牡蠣出現A肝或諾羅病毒,通常代表養殖場可能受到動物排泄物汙染,另外,重金屬物質,則容易在河口等環境沉積,進而對牡蠣造成汙染。以本次好市多莓果A肝事件為例,若認定越南牡蠣有A肝有風險就會加強檢驗標準,目前整體合格率達99.5%。

不過,越南牡蠣一斤比國產便宜20~30元,近年來進口量暴增20倍,已佔進口9成,也直接壓縮本土產量,例如受害最深的台南便減產5成。

由於不需標示產地,因此部分不肖業者便將越南牡蠣「混充本土」銷售到市面上,長期攝取恐增加罹癌機率,蚵農表示進口、本土牡蠣難以分辨,建議從邊境時就要註明進口牡蠣產地,同時嚴格查驗,才能保障消費者食安權益。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on Cancer,,IARC)已確認無機砷是人類致癌物,許多研究指出長期攝入無機砷可能導致皮膚癌、肝癌、肺癌,也會影響孩童智商發展與孕婦肚中胎兒健康,患者可能會皮膚暗沉,手掌、腳底與軀幹長出小型的繭或疣。

台大醫學院毒理學研究所教授暨腎臟科主治醫師姜至剛曾受訪表示,牡蠣被檢出無機砷可能是因為飼養環境不佳,牡蠣成長過程中吸收累積有關。人體長期攝取砷會累積在骨頭,恐危害骨髓造血及免疫系統,建議不要吃超標食品。

雖然食藥署回應,稽查後並沒有發現越南牡蠣混臺灣牡蠣的情形,未來會繼續督導業者落實。但中南部蚵農私下揭露,中盤商有混充進口越南牡蠣的狀況,仍需仰賴政府落實國內牡蠣產銷履歷及QRcode溯源,以及進口端嚴格把關,提高進口牡蠣檢驗的量能,要標明產地,才能和台灣本產有所區別,讓消費者能擇優選購。

參考資料:https://www.ctwant.com/article/256350?utm_source=yahoo&utm_medium=rss&utm_campaign=256350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