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余姿函/綜合報導
國高中目前進行BNT疫苗接種,卻也不停傳出有學生「暈針」的狀況發生。有醫師特別分享過去曾在兒科急診遇到的案例指出,「其實暈針真的很可怕」,並列出9個導致暈針的因素。
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在《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粉絲專頁指出,BNT開始接種之後,發生了一些小狀況!他想表示,不要覺得「暈針」不是什麼大事,真的見識過之後才會發現很嚴重。
吳昌騰分享,他曾經遇過一位女同學,在打完流感疫苗後,發生了暈針的情況,並立即送往急診,沒想到這位同學的血壓一路降到64/33 mmHg,使用生理食鹽水灌注才協助她的血壓穩定到93/63mmHg。
吳昌騰表示,這讓他再次見證了暈針的可怕!他也補充,打完針真的要在場休息30分鐘,沒有感到不舒服才回家。而所謂的暈針,其實又叫「打針恐懼症」(needle phobia),是一種很常見的心理疾病。在台灣,就有0.4%的人口會暈針,且好發期在青春期後,所以通常不會有小嬰兒暈針的情況發生。
由於青春期的少年血氣方剛、心氣未定,更容易發生暈厥的狀況。而在台灣暈針的性別比例上,也能發現,男性其實比女性還要多,數據為55:45,但國外有數據認為女性比男性的機率再高一些,不過目前並沒有一定的說法。那為何會引起暈針?吳昌騰列出以下9種原因。
- 個人身體衰弱(如貧血)
- 神經過敏、緊張過度。
- 膽子很小,畏懼情境。
- 接種手法的細膩度。
- 接種時刺穿動脈引起溢血現象。
- 在飢餓或疲倦時打針。
- 就是很怕針頭。
- 不明原因,就是怕打針。
- 就是遺傳。80%的暈針病患者可以找到親戚也有同樣的問題。
醫師表示,通常暈過針的人,都很容易再發生一樣的情況,因為有些人一看到針就害怕、有些人怕痛、有些人想起不好的回憶。而暈針並不是只有在打疫苗的時候會發生,有些人一看到針管扎在身體上,甚至還沒有扎進去,身體就會因為恐懼感刺激交感神經系統,導致心跳上升、血壓升高及迷走神經過度矯正(vasovagal reflex),導致心跳變慢,刺激腦部分泌鬆弛血管的激素,最後因為血壓降低而昏倒。
【延伸閱讀】
他放學等公車 突有火辣正妹自願「送他回家」!超熱情邀約:我們來「車上運動」吧
紙本五倍券開跑!今起至10/1「開放首梯次預約」 逾期未領需等到10/25重新預訂
⭐️由內而外提升保護力,熱愛生活,恣意美好,精選優質天然原料,更顯自然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