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庭語/綜合報導
一名女性在兩年前因身體不舒服去醫院就診,抽血發現白血球數量只有2000個,同時還出現感冒、發燒等症狀,檢驗後確診急性白血病,所幸經過一連串的治療後,狀況恢復得還不錯。白血病依發病時程可分為急性與慢性,急性白血病病程快速,患者需及時接受治療;慢性白血病病程緩慢,且初期通常無症狀,需要靠血液篩檢才可發覺。
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田豐銘接受《TVBS新聞台》採訪報導說明,在年輕時罹患白血病,有些可能是家族遺傳基因;成人或是年紀大才罹患白血病,則較偏向後天影響,包括日常生活環境、飲水,或是各種汙染老化導致基因突變。
田豐銘醫師透漏,骨髓性白血病一年大約診斷出800位左右,淋巴性白血病大約診斷200多位,因此三不五時就會在門診看到新個案出現。白血病的治療方式以化療為主,如果是基因有突變的病人,還可以搭配適當的標靶藥物、口服藥提升治癒率,另外,有些病人還會進行骨髓移植,幫助他們重建免疫系統。在2021年時全台灣進行骨髓移植案例有1000例,其中台大醫院完成大約300例左右。
一般急性白血病常見的臨床症狀常以貧血、發燒、疲倦、皮下瘀血等症狀來表現,有時甚至會出現牙齦出血、月經不正常的症狀,再嚴重一點還可能會出現身體及下肢皮膚出現紫斑,而急性淋巴球性白血病會有淋巴腺腫大、脾臟腫大或骨頭疼痛等症狀。
其實目前白血病的檢查方式也有許多種,其中包含血液抹片檢查、血液檢查、骨髓穿刺、染色體檢驗等,而白血病患者必須定期做血液檢查來確保疾病沒有再復發,如果接受骨髓移植者,就必須服用抗排斥藥至少半年,並持續定期回診及追蹤,服藥期間免疫力會降低,更應該小心避免遭受感染,隨時提高警覺,避免病情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