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夯物出事了?歐盟點名「乙醇」恐致癌 擬禁酒精乾洗手

分享:

英國《金融時報》今報導,歐盟正考慮將乾洗手中的活性成分乙醇,列為會增加致癌風險的危險物質,此舉可能波及醫院使用的許多乾洗手和清潔劑。

乾洗手。(示意圖/unsplash)
乾洗手。(示意圖/unsplash)

報導指出,歐洲化學品管理局(ECHA)一個工作小組10日提出內部建議,將乙醇列為有毒物質,認為其會增加癌症和妊娠併發症的風險,需要在清潔產品和其他產品中予以替代。而歐洲化學品管理局轄下的生物殺滅劑產品委員會將於11月25日至11月28日召開會議。

報導表示,歐洲化學品管理局說,如果其專家委員會得出結論認為乙醇致癌,它將建議被替代,並補充說最終決定將由歐盟委員會作出。

歐洲化學品管理局指,乙醇可能仍會被批准用於預期的生物殺滅劑用途,前提是這些用途在預期的暴露水平下被認為是安全的,或者沒有找到替代品的情況下,但強調現階段尚未作出任何決定。

今年4月,歐盟開始審查乙醇。乙醇是酒精飲料的主要成分,被指可能有健康風險。這次審查的重點是乙醇作為消毒劑而非飲料的用途。在新冠疫情期間,乙醇類乾洗手成為個人衞生和公共衞生的必需品,乙醇能夠有效殺死病毒、細菌和真菌,廣泛應用於醫院、食品生產和日常清潔產品。

酒精。(示意圖/Pixabay)
酒精。(示意圖/Pixabay)

根據歐盟《生物殺滅劑產品法規》(BPR),所有用作消毒劑的化學品,都必須通過歐洲化學品管理局(ECHA)的詳細安全審查。ECHA已將乙醇列入名單,因為它可能符合致癌和生殖危害的標準。

歐盟啟動了諮詢期,於4月30日結束,徵求公眾對乙醇潛在替代品的意見。然而,所提及的健康風險主要基於飲用酒精飲料的數據,而非使用乙醇作為消毒劑的數據。根據世界衞生組織(WHO)資料,即使適量飲酒,也會迅速升高血液中的乙醇濃度,顯著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世衞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將酒精飲料列為第一類致癌物(明確致癌)。純乙醇本身尚未被IARC單獨分類;IARC的致癌分類專門針對口服酒精飲料,這類飲料含有其他污染物。(星島網)
本文獲星島網授權轉載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