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教就不要生?張雁名無法認同 再批網路「仇童」風氣

分享:

41歲演員張雁名近日在社群平台發表一篇針對「公共場合幼童哭鬧」話題的貼文,引起不少家長與網友共鳴。張雁名直言自己身為父親,對於現在網路上充斥著敵意十足的反幼童言論感到震驚,認為這種風氣顯示「真心覺得這社會病了」。

張雁名對於現在網路上充斥著敵意十足的反幼童言論感到震驚。(圖/翻攝自張雁名 臉書)
張雁名對於現在網路上充斥著敵意十足的反幼童言論感到震驚。(圖/翻攝自張雁名 臉書)

張雁名在FB粉絲團發文表示,他能理解孩童哭鬧對於在場其他人可能造成困擾,畢竟每個人都有享受安靜空間的權利。

但張雁名也強調,一歲或兩歲的小孩本就難以自我控制情緒。若幼童能在幾分鐘內安靜下來,那保母、幼兒園老師這些職業也許都不再需要。

張雁名也認為,所謂的「不會教,就不要生」這種說法過於苛刻,更強調沒有人天生完美,每個人從小到大都曾經因為哭鬧或情緒失控影響過別人,憑什麼對幼童提出與成人一樣的標準?

張雁名也提到網路公審現象,他痛批有些人急於在網路上對育兒家庭進行公開譴責,不顧對當事人造成的情緒創傷。張雁名表示,如果家長在面對孩子哭鬧時選擇無視,那確實應該檢討;但若已經積極安撫、試圖控制狀況,是否該給他們一些時間與空間,而不是馬上拿出手機拍攝影片上傳,讓他們成為眾矢之的?

張雁名提醒「如果影片的主角換作是你和你的孩子,你會有什麼感受?」

張雁名近日在社群平台發表一篇針對「公共場合幼童哭鬧」話題的貼文,引起不少家長與網友共鳴。(圖/翻攝自張雁名 臉書)
張雁名近日在社群平台發表一篇針對「公共場合幼童哭鬧」話題的貼文,引起不少家長與網友共鳴。(圖/翻攝自張雁名 臉書)

張雁名也回憶自己過去曾在公共場所被小孩吵到感到不悅,但成為父親後,他選擇用更包容的角度看待。張雁名說,現在他會選擇戴上耳機或離開現場,而非對孩子或家長發怒。張雁名強調,關鍵在於「父母是否有在處理」,如果有,那麼旁人也應該展現理解,而非一味指責。

張雁名也點出世代差異對於輿論氣氛的影響。他認為現今網路環境快速發酵,導致許多原本私下的情緒與情境被放大檢視。張雁名反問,那些口出惡言的人,是否也曾是那個在公共場所大聲哭泣、讓父母手足無措的孩子?若不是自己童年成長於相對沒有網路審判壓力的時代,是否也會成為類似的攻擊對象?

文末,張雁名希望社會能多一分寬容與同理,呼籲大家在評斷前先設身處地,理解他人當下的困境。張雁名指出,雖然不是每個人天生具備同理心,但不妨回想自己年幼時,是不是也曾經被陌生人寬容以待;而當時的父母,是不是也一邊安撫你、一邊默默承受來自旁人的壓力與責難。「願這世界多一點愛與包容,就事論事,別因為仇視而仇視,謾罵而謾罵。」(文/CTWant)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