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美國對等關稅議題,台美雙方即將展開第四輪實體磋商。據了解,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最快將於本週率團赴美,盼在8月1日寬限期截止前,為台灣爭取更優惠的關稅條件。

美國總統川普於今年4月初宣布對等關稅措施,其中台灣稅率被訂為32%。台美已完成三輪實體談判,並在多項關鍵領域達成共識。此次第四輪談判,台灣方面將由鄭麗君副院長與經貿談判總代表楊珍妮率團前往。
據知情人士透露,台美雙方目前仍在討論洗產地的定義問題。美國商務部近期已就洗產地標準與我方進行溝通。為因應此議題,台灣政府已建立3道防線,包括事前加強防範、事中嚴查及事後嚴罰。
根據台灣貿易法規定,貨品要認定為台灣製造(MIT),必須符合「完全取得」和「完全生產」兩項指標,或在台灣產生「最終實質轉型」。後者包含加工後稅則前六碼改變,以及附加價值比率超過35%等條件。
1名相關人士表示,談判團隊對整體進展持樂觀態度,無論是簽署對外貿易框架協議或完整貿易協定。目前台美談判中出現「印尼模式」,即對等關稅可能從32%降至19%,為亞洲最低稅率,此發展為台灣帶來壓力與期待。
經貿專家分析,美國處理台灣洗產地問題時,可能不會立即適用於所有產業,預計將優先鎖定台灣輸美的資通訊產品。台灣談判團隊也希望爭取到不高於日本、南韓等競爭對手的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