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為什麼會有紋路?這個困擾了達爾文(Charles Darwin)、華萊士(Alfred Russel Wallace)以及整個科學界超過1世紀的謎題最近又有了新研究,西方學術團隊最近提出新證據,佐證斑馬有紋路是為了讓蒼蠅感到困惑,阻止牠們叮咬。
演化論創始人達爾文、華萊士在1870年代爭論斑馬為何會有紋路,自此展開科學界超過百年的世紀爭論,根據《國家地理雜誌》2015年的整理,學界至今產出約5種論述,包括保護色、讓捕食者困惑、協助斑馬認出彼此、降低體溫,以及驅趕蚊蟲。
學者在各種假說之間爭論不休,先前有學者提出質疑,認為黑白相間條紋根本無法保護斑馬免於狩獵者捕食,因為證據顯示斑馬仍是許多肉食動物最愛的食物之一,現在剛出爐的研究則更支持條紋是用來驅趕蚊蟲的說法。
據英國衛報(The Guardian)、澳洲科學新聞網站「科學警報」(Science Alert)報導,美國與歐洲學術機構組成的研究團隊20日在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PLOS ONE)刊出最新研究,他們在原野上觀察超過16小時,比對馬蠅對9隻一般馬匹、3隻斑馬的叮咬行為,發現馬蠅停留在一般馬匹身上的數量是停在斑馬身上的3倍之多。
參與研究的布里斯托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教授豪爾(Martin How)表示,這些會吸血的馬蠅在一般馬匹和斑馬身邊圍繞的情形是一樣的,不過最終停在馬匹身上的情形卻有顯著不同。
他說,馬蠅在遇到斑馬後通常無法安穩地控制飛行速度和路徑、穩妥地停在斑馬身上,反而會快速地轉彎,有時還會直接衝撞上去,而停留在斑馬身上的馬蠅數量也明顯比較少。
為了確定馬蠅不是因為一般馬匹與斑馬身上氣味不同而有不同的行為,研究團隊還為一匹一般馬匹套上斑馬紋路的大外套,結果顯示馬蠅會停在這匹馬皮膚露出的部位,像是頭部,停留在外套上的馬蠅數量則明顯少很多。
研究因此認為,斑馬身上的紋路或許無法在遠距離之外達到嚇阻作用,但當蒼蠅飛得很近時卻能產生效果,一部分原因或許是因為蒼蠅的複眼成像解析度極差的關係。
豪爾表示在2公尺以上的距離之外,斑馬看起來就像一匹灰馬,馬蠅看不出來牠們身上有紋路,因此斑馬紋最有可能的嚇阻效果其實是「突然出現」,當馬蠅飛近時突然發現有牠預期之外的東西,嚇到了之後突然轉彎;又或者是斑馬紋讓馬蠅以為有其他生物向牠們靠近,讓牠們無法照計畫停在馬匹身上。
研究結果支持斑馬紋是為了驅趕蚊蟲的假說,豪爾指出,從演化論的觀點來看,世界上某些地區的蒼蠅夾帶著非常難纏的疾病,如果不小心被咬了,後果非常嚴重,因此這些地區的馬匹逐漸發展出斑馬紋路。
中時電子報 吳映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