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病成因6大項「病況進展分5期」 醫曝護腎8原則:減輕負擔

分享:
0:00
volume_up

文/CTWANT

台灣慢性腎臟病的盛行率在世界居高不下,腎臟科醫師陳佑丞表示,慢性腎病變的原因大概可分成六大項,病況進展則依腎絲球過濾率(eGFR)分成5期,若進入第三期就要留意,一旦發展至第五期就要洗腎。他提醒,可藉由健康飲食、規律運動、避免不當藥物、足量飲水等舉動減輕腎臟負擔,此外,定期赴門診追蹤也很重要。

腎臟科醫師陳佑丞表示,慢性腎病變的原因大概可分成六大項,病況進展則依腎絲球過濾率(eGFR)分成5期。(示意圖/Unsplash)

腎臟科醫師陳佑丞表示,慢性腎病變的原因大概可分成六大項,病況進展則依腎絲球過濾率(eGFR)分成5期。(示意圖/Unsplash)

陳佑丞在臉書粉絲專頁發文表示,慢性腎病變可依腎絲球過濾率(eGFR)分成5期,首先把eGFR看成是一個時鐘,eGFR 90以上為第一期、60-90為第二期、30-60為第三期、15-30為第四期、15以下為第五期,「第一期、第二期在臨床上意義較不大,此階段重點在於治療相關疾病、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一般來說只要腎臟沒有結構上的問題,沒有蛋白尿,通常不太用處理。」

陳佑丞舉例,「我們可以把腎臟比喻成一個工廠,當工廠裡有120位員工時,工廠可以順利運作;當工廠只剩60位員工(第三期),而還要做一樣多的工作時,這時員工就會開始過勞;當工廠剩下30位員工(第四期)、15位員工(第五期)時,這間工廠運作起來就會非常吃力,員工開始吃不消。」他也提醒,一般來說慢性腎臟病進入第三期以後就要留意,開始限制蛋白質攝取、評估及治療併發症;進入第四期後,就要更密切追蹤,此時更需注意腎臟保養,以減緩進入第五期的時間;當腎功能逐漸惡化、進入第五期後,已經完全不可逆,就要準備透析了。

對此,陳佑丞呼籲,謹記護腎黃金8守則,分別是三高控制(血壓、血糖、血脂)、健康飲食(少吃加工食品、紅肉、重鹹食物、含糖飲料)、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避免不當藥物(止痛消炎藥、中草藥、偏方、電台藥、來路不明的藥物)、足量飲水、戒除抽菸、定期門診追蹤,基本上就是在幫腎臟大忙。

(圖/翻攝自臉書/陳佑丞醫師・腎臟專科)
(圖/翻攝自臉書/陳佑丞醫師・腎臟專科)

此外,談及慢性腎病變的原因,陳佑丞指出,大概可分成六大項,分別是腎臟實質疾病、系統性疾病、阻塞性腎病變、腎血管病變、遺傳性疾病。他表示,長期服用中藥也會造成腎臟損傷,主要表現為慢性腎間質發炎,而腎臟實質疾病講白了就是腎臟本身的問題,其中最大宗是慢性腎絲球腎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佔了所有洗腎原因的第二名(僅次於糖尿病),診斷上又可分成臨床診斷與切片診斷。

陳佑丞列舉,切片診斷則分成A型免疫球蛋白腎炎(IgA nephropathy,IgAN,又名Berger’s disease)、局部腎絲球硬化症 (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膜性腎病變(Membranous nephropathy,MN)、膜性增生性腎炎(Membrano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PGN)、間質增生性腎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sPGN)、微小變化型腎病變 (Minimal change disease,MCD)、半月狀腎絲球腎炎(Cresentic glomerulonephritis)、鏈球菌感染後腎絲球腎炎(Post-streptococcal glomerulonephritis,PSGN)、腎小管組織腎炎(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TIN)、止痛藥腎病變 (Analgesic nephropathy)、其他型腎絲球腎炎。

陳佑丞說,其他型腎絲球腎炎包括快速進行性腎絲球腎炎(Rapid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RPGN)、慢性腎間質腎炎(Chronic interstitial nephritis,CIN)、中藥引起之慢性間質性腎炎(Chinese herb nephropathy,CHN)、慢性腎盂腎炎(Chronic pyelonephritis,CPN)、急性腎衰竭(未恢復)(Acute renal failure,ARF)、其他腎實質疾病。

提到系統性疾病,陳佑丞透露,會影響腎功能的全身性疾病很多,最常見的就是糖尿病跟高血壓,在台灣分別佔所有洗腎原因的第一名及第三名,其中糖尿病佔約45%將近一半,其他的系統性疾病包括缺血性腎病變(Ischemic nephropathy)、類澱粉腎病變(Amyloidosis)、紅斑性狼瘡(SLE)、多發性骨髓病(Multiple myeloma)、痛風性腎病變(Gouty nephropathy)、硬皮症(Scleroderma)、肝硬化(Liver cirrhosis)、心衰竭(Heart failure)、敗血症(Sepsis)、妊娠毒血症(子癲前症)(Toxemia/Pre-eclampsia)、其他代謝異常、其他系統性疾病。

陳佑丞指出,肝硬化會造成肝腎症候群(Hepatorenal syndrome);心衰竭會造成心腎症候群(Cardiorenal syndrome),兩者都是臨床上造成急性腎損傷的原因之一,若不處理,腎功能持續受損超過三個月,定義上就是慢性腎衰竭。此外,他表示,敗血症也是住院病人常見急性腎損傷的原因,必要時會要用到血液透析治療,而臨床上比較嚴重的敗血症病人,或稱敗血性休克,可能需要用到24小時連續透析(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敗血症對腎臟的影響,大多是急性腎臟損傷,大部分病人在治療完成後,腎功能可恢復原本的基準 (或接近原本的基準)。

至於阻塞性腎病變,陳佑丞透露,其可分為結石(Urolithiasis)、惡性腫瘤(Malignancy)、逆流性腎病變(Reflux nephropathy)、腎結核(Nephrophthisis)、其他原因引起之阻塞性腎病變。他說,尿路阻塞臨床上最常見的原因是結石,用超音波即可診斷;另一個阻塞的原因是泌尿道的惡性腫瘤,在處置上急性期可先做經皮造口引流術(Percutaneous nephrostomy,PCN)緩解積水,避免腎功能持續惡化,但最終還是得找泌尿外科拿掉腫瘤。

陳佑丞說明,腎血管病變細分成腎梗塞(Renal infarction)、腎動脈栓塞(Renal artery thrombosis)、腎靜脈血栓(Renal vein embolism)、溶血性尿毒症候群(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 HUS)、其他腎血管疾病。

陳佑丞指出,遺傳性疾病分為多囊腎(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PKD)、其他腎囊腫性疾病、遺傳性腎炎(Hereditary nephritis)、腎形成不全(Renal aplasia)、其他遺傳性疾病。最後,他說,中毒分為一般藥物中毒、化學製劑中毒、農藥中毒、其他中毒。

(圖/翻攝自臉書/陳佑丞醫師・腎臟專科)
(圖/翻攝自臉書/陳佑丞醫師・腎臟專科)

【更多CTWANT報導】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