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靜/綜合報導
糞便可反映健康狀況,上完廁所後多看一眼,或許就能提早發現異樣!急診科醫師翁梓華表示,糞便的氣味、顏色及外觀都是觀察的重要指標,其中如果糞便偏黑、偏白或帶有惡臭,就要小心是癌症。

如廁後觀察糞便,有助於發現身體異狀。(示意圖/取自Pixabay)
翁梓華在臉書粉絲專頁發文,指出糞便是人體的排泄物之一,也是最容易反映腸道健康的觀察重點。急診科醫師經常會從三個面向觀察糞便,包括氣味、顏色以及形狀,而民眾也可在日常生活中自行觀察,如果出現異狀就必須盡速就醫。
1.氣味:主要分成2種:正常、惡臭。惡臭可能是因為腸胃道出血,或是膽道胰臟系統出了問題。
2.顏色:正常的顏色為黃色至深褐色;而黑色代表上消化道出血、紅色代表下消化道出血、白色則是膽道系統出現問題。
3.形狀:正常形狀為條狀;細條狀代表下消化道狹窄、顆粒狀反映便秘、粘液狀可能反映腸胃道感染、黏糊糊狀則可能是腸胃道出血。
翁梓華也指出3種必須立刻就醫的情形:
1.氣味正常,但顏色偏黑或帶血,形狀偏細,可能罹患大腸癌。
2.氣味惡臭、顏色偏黑、呈現黏糊糊狀,可能為上消化道出血。
3.氣味惡臭、顏色偏白、形狀正常或出現水便,可能是肝臟、膽囊、胰臟出了問題,像是膽囊發炎、膽結石、膽管癌、胰臟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