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歲男「腎衰、心律不整」 中醫用「多器官共同調理」讓他重拾健康生活

分享:

記者蔡庭語/綜合報導

68歲的施姓男子罹患多種慢性疾病,因梗塞性腦中風導致左側手足無力、心律不整,就醫診斷後發現施男心腎氣陰兩虛,合併肝鬱有火便秘,連續服藥一個月後,心律不整已經沒有再發作,便秘和痔瘡也明顯改善。

奇美醫院中醫部部長許堯欽。(圖/奇美醫院提供)

奇美醫院中醫部部長許堯欽指出,心律不整是臨床上常見的心臟問題,可能由心臟疾病或其他器官疾病波及心臟所致,中醫辨證論治能多器官共同調理,在施男的案例中,中醫治療成功控制了心律不整,並改善了腎功能。

在心律不整獲得改善後,施男提到右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接受了右側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之後接受了左側腹股溝疝氣修補手術,不過在術後檢查發現他的腎臟功能階梯式下降,許堯欽根據其病機,改以清心蓮子飲與六味地黃丸加減,施男持續服用半年,心律不整未再發作,腎功能也逐漸回升。

每天熱敷下腹的「氣海穴」與「關元穴」和後背的「腎俞穴」與「命門穴」,也有助於保護腎臟健康,補氣強腎。(圖/奇美醫院提供)

施男在接受中醫治療期間,腎功能指數逐漸恢復,由慢性腎臟病第三期回升至第二期,經過一年多的調理,施男的Cr值從1.49降至0.94,eGFR值從47升至79,身體狀況大為改善。

許堯欽建議,接受重大手術後應注意飲食均衡,避免過鹹、過油的食物及熬夜過勞,適當日曬與運動,保持良好生活習慣,此外,他推薦簡易穴位自療法,如每天按摩內關穴與勞宮穴,熱敷氣海穴、關元穴及腎俞穴、命門穴,有助於保護心腎健康。

每天熱敷下腹的「氣海穴」與「關元穴」和後背的「腎俞穴」與「命門穴」,也有助於保護腎臟健康,補氣強腎。(圖/奇美醫院提供)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