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嚇人!全台「每2棟就有1棟是逾30年老屋」 「這裡」若遇6.3強震恐塌4000棟房屋

分享:
0:00
volume_up

記者高珞曦/綜合報導

內政部2023年Q2資料顯示,全台逾30年老屋數量高達483萬戶,占比達53%,而台北市老屋比率72%,約65萬戶。有結構技師透露,台北一旦發生規模4.5以上地震,恐震塌4000棟房屋。

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全台屋齡超過30年的老屋比例高達53%,在耐震度上恐有安全問題。(示意圖/取自pexels)

日本能登半島1日發生規模7.6強震,隨處可見柏油路面龜裂、房屋倒塌,甚至火災發生,接二連三的餘震更是讓人難以安寧。根據國家地震中心研究顯示,台灣若發生規模6.3地震,台北地區將有4000棟房屋被震垮。要防範地震潛在風險,應先檢視自己房屋結構,如有疑慮則應尋求專家檢測、補強。台北已超過百年未發生規模4.5以上地震,可能會讓許多民眾掉以輕心,忽視老房子的耐震度。

《財訊》報導,擁有逾30年結構工程經驗、曾任中華民國結構技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的曾慶正先前表示,「94.7萬戶的雙北市老宅,倒掉一半都有可能」!而現任台灣建築安全履歷協會理事長、戴雲發結構技師事務所負責人戴雲發指出,民眾購屋時,可遵循以下7大心法,保護生命財產安全。

1、選擇建物方正的住宅:條件相同的建物耐震係數,在經歷相同地震規模時,正方、長方形建物受力搖晃的情況,比起凹型狀、凸型狀或L型等這類不規則形的建物輕微,造成建物內部結構受損的機率也相對較低。

台灣許多建物外牆多貼磁磚裝飾,不僅造成建築物體積變重,久了還可能會脫落砸傷人。(示意圖/戴雲發提供)

2、挑選外觀石材較少的住宅:近年許多建案為了美觀,常在外牆貼上大理石,但全棟的石材材質會讓建築物重量增加,地震發生時,受地震力搖晃程度將比普通大樓更大,導致總體結構受地震力變形的機率大增。

台北101大樓雖然高,卻因為避開台北地震週期,避震程度比8到16層樓高的建物安全。(示意圖/取自pexels)

3、台北應避開總樓層數於8至16樓的大樓住宅:全台各地因地質差異,會有自然頻率(振動週期)的不同,像是花蓮因地質較堅硬,自然頻率相對高(振動週期較短),台北盆地地質軟弱,自然頻率較低(振動週期較長)。地震波傳達時,會以該地盤的自然頻率震動建築物。

再加上每棟房子高度等設計不一,有各自的振動週期,如果建築物振動週期,與地盤振動週期相近,則容易產生共振,放大地震力和搖晃力,讓地震傷害加劇。

根據過去地震經驗,對照台北盆地概估,與地震週期接近的房子大約是總樓層數8樓到16樓的大樓,不過還要考慮房屋設計不同有所差異。因此像台北101這樣的超高建物,在地震來襲時,反而因為不易產生共振,相對安全。

一樓作為支撐整棟房屋的重心,如果全改造用作店面,地震時容易讓上方建築物失去支撐而垮塌。(示意圖/取自pexels)

4、一樓打通做店面不耐震:1樓是支撐整棟房屋的重心,當地震來臨時,整個建築物受應力最大的也是1樓。要是1樓的隔戶牆被打除,少了牆壁支撐,又去除外牆改為毫無抗震力的大片落地窗,地震時整個建築就變得非常危險。

根據日本1995年的阪神淡路大地震、台灣1999年的921大地震紀錄,震災區有許多房屋因1樓為做店面,將2戶併成1戶、打通,還有三角窗店面、透天騎樓等,這些建築物都有嚴重倒塌情況。因此買房時,需挑選從頂樓到1樓有「完整一面牆」的建築物,相對安全。

5、挑高住宅支撐力道相對弱:樓中樓住宅最大特色正是「挑空設計」,有時1、2樓有樑,到了3樓挑空變成夾層,接著4、5樓有樑,6樓又是夾層。如此一來,強震時,沒有樑的夾層抗震力量軟弱,容易倒塌,挑高設計也會比一般高度的住宅,減少很多樓地板和梁柱,支撐力自然不如未挑高的房子。

6、陽台外推破壞房屋結構均勻性:有些民眾為增加使用空間,選擇將陽台的牆敲掉並向外推移,但事實上,敲掉這處牆,將破壞房屋結構均勻性。如果翻推後,又加上整道水泥牆面,增加負重更讓其破壞力加劇。

7、防不勝防的海砂屋耐震效果差:海砂屋並非單指混入海砂的建築物,而是氯離子含量偏高的建築物,氯離子含量偏高,就會增加對鋼筋的腐蝕性,從而造成混凝土強度降低、水泥塊剝落,影響房屋安全結構,縮短房屋耐用年限。

曾慶正說,大量使用海砂蓋房子的年代持續了15年之久,是一個年代的特殊產物,恐怕未浮上檯面的海砂屋數量更多,買中古屋也可能買到海砂屋,且全台都可能淪陷。購屋前可先觀察室內屋頂樓板是否加做了一層甘蔗板或天花板,又或者可以看看一般不太會出錢維護的公設,有無出現頂板混凝土塊剝落、橫樑的水平裂縫或柱子的垂直裂縫等問題。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