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Donald Trump)12月16日在佛羅里達州海湖莊園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中國和美國可以一起解決世界上所有問題」,引起了很多人關注。
川普說,「中國和美國可以一起解決世界上所有問題,你想一想,這很重要。」
事實上,川普的這個想法並不新鮮,早在二十年前,隨着大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經濟快速發展,成為驅動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中美在也建立了戰略經濟對話機制,成為「全面戰略協作夥伴」,當時就有人提出過「兩國集團」(G2)這個概念,認為中美兩國合作,可以共同主導世界事務。
中美「兩國集團」的提法早在2004年就已出現。是年底,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弗雷德·伯格斯滕(C. Fred Bergsten)率先提出將中美「兩國集團」作為美未來應着力培養的四組G2關係之一。這四組G2關係分別為:美-歐盟、美-中、美-日、美-沙烏地阿拉伯。這可視為中美「兩國集團」構想的發端。與此同時,美國內也有一些學者抱怨G7無能,呼籲美中日歐「四國集團」或中美「兩國集團」取而代之。
2006年9月22日,彭博發表專欄作家威廉·佩塞克《新世界經濟秩序:中國+美國=兩國集團》一文,文中引用美知名大陸經濟問題專家唐納德·斯特拉斯海姆(Donald H. Straszheim)的觀點稱:「最重要的全球經濟關係是美中兩國集團。」
此後,陸續又有媒體在炒作此概念。英國《金融時報》2007年5月23日發表一篇題為《G2崛起,中美孤立G7》的評論文章,指出「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正在進行的中美戰略對話,很可能是未來主導全球經濟事務的G2組織雛形」。
在中美「兩國集團」的提法開始受關注的時候,「中美經濟共生體」(Chimerica,或譯為「中美國」)的概念也開始流行。2007年2月5日,哈佛商學院企業管理學教授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和柏林自由大學經濟史教授莫利茲·舒拉里克(Moritz Schularick)發表《「中美經濟共生體」再認識》一文,使「中美國」這個概念風靡一時。
2008年6月,伯格斯滕在美《外交》雜誌發表《平等的夥伴關係:華盛頓應如何應對中國的經濟挑戰?》一文,主張美中組成「兩國集團」,「共享全球經濟領導權」,並使大陸在某種程度取代歐洲。時值第四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在美國馬里蘭州安納波利斯召開,伯格斯滕的觀點引起學界和政界廣泛關注。伯格斯滕認為,作為兩個經濟超級大國,美中應形成一個「非正式但目標明確」的集團,以有效而可持續的方式來共同管理全球經濟,為全球經濟的發展提供基礎。
2009年「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論壇主席施瓦布也積極倡導中美「兩國集團」拯救世界經濟。
2009年初奧巴馬政府上台前夕,正值中美建交30周年,中美關係到了一個新的歷史節點。美新政府的對華政策和未來30年中美關係的發展方向便成了中美兩國戰略界共同關心和思考的問題。基辛格、布熱津斯基等人公開倡導建立中美「跨太平洋戰略伙伴關係」和「非正式兩國集團」,使中美「兩國集團」構想從經濟層面上升到戰略層面。布熱津斯基在2009年1月17日接受日本《讀賣新聞》專訪時再次強調:「在雙邊關係方面,美國應加強與中國的關係,確立中美G2關係。」
但是,對於國際關係專家建議成立「兩國集團」的倡議,大陸似乎並不熱衷,官方層面對此並未有公開積極的回應。一般認為,中方是出於自身的發展中國家定位以及考慮到與新興市場國家和全球南方國家的關係,拒絕了「兩國集團」的倡議。與此同時,在美國戰略界和兩黨內部,也有不少主張對華強硬,認為大陸發展會對美國霸權地位構成威脅的聲音,認為不應該和大陸結成「兩國集團」,在從經濟到政治到宗教等廣泛領域對大陸進行批評指責。所謂G2的基礎並不牢固。
後來川普上任,從2018年開始和大陸打貿易戰,在中美雙方「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對等報復和負面互動下,兩國關係陷入負面螺旋,雙邊急轉直下,滑至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邊緣,進入新冷戰狀態,兩國集團的聲音逐漸從媒體、戰略及理論界消失。
這次川普又提出「中國和美國可以一起解決世界上所有問題」的說法,重拾當年「兩國集團」(G2)的想象,在雙邊關係及世界情勢已發生根本性變化,兩國矛盾與戰略尖鋭對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向縱深發展的情況下,會不會得到中方積極回應,值得關注。(香港01)
延伸閱讀: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