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2.0關稅戰起,4日起對大陸商品加徵10%關稅,前《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認為中方有強大反貿戰經驗等「5大底氣」,經濟界整體上無需驚慌,反酸美方「殺敵八百自損一千」,兜一大圈,還是得買「中國貨」。
胡錫進2日上午在個人微博發文,稱對大陸來說,一些主要從事對美出口業務的公司會經歷不同程度的困難,但有了上一場貿易戰之後,相信大陸社會也不會驚慌。事實上,川普這一輪加關稅早在各方預期之中,大陸相關廠商早已未雨綢繆,做了大量準備。
對於北京為何無懼川普2.0關稅大刀?胡錫進分析有「5大底氣」。首先美國將大陸視為頭號戰略競爭對手,但川普此番最新加關稅行動,打擊最重的是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成員國墨西哥和加拿大,兩國分別是美國第一和第二大交易夥伴,也就是說川普在改變全球貿易原有的面貌,使它朝著支離破碎不確定的方向演變。這當中越小的經濟體,風險越大,抵抗力越弱。而大陸反貿易戰的能力最強,近年積累的新經驗也最多,在貿易新格局形成的過程中,戰略主動性和應對能力也會是最大的之一。
其次,經過上一輪關稅擠壓後,很多大陸輸美產品的利潤空間縮小了,有些接近了臨界點,川普接著提高關稅,美方所要分攤的增稅比例必將更高,其中一部分由美國經銷商支付,另一部分只能轉嫁給美國消費者,拉升美國好不容易降下來的通貨膨脹。
第三,由於關稅作用,其他國家的服裝、玩具、傢俱、電器等對美出口可能會增加,但是那些東南亞、南美甚至非洲的很多替代產品也是大陸廠商遷過去生產的,有些高度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即使沒有美國的加稅,大陸廠商也會向外遷移,因為新廠址的員工工資比大陸低不止一個台階,大於遷廠所增加的成本,這在服裝行業尤其比較明顯。
第四,美國的關稅不可能把大陸的大量行業逼走,包括一些勞動密集型的行業,因為大陸的供應鏈高度成熟,社會非常穩定,而且員工薪酬雖然高於很多發展中國家,但是大陸員工技術熟練,責任感高,所有這些構成了難以替代的整體環境,這個綜合優勢不是逃避10%甚至更多一些關稅可以抵消的。所以少數大陸工廠外遷很招眼,但它撼動不了格局。
第五,大陸產業鏈總體上越來越強大,高端部分逐漸成熟,基礎部分進一步織密。比如東南亞對美出口服裝,60%以上的布料來自大陸。對美出口電器,零部件大多來自大陸,只是在它們當地組裝。那些大陸外遷的工廠和依靠大陸產業鏈的當地工廠除了對美出口,還會增加在當地及周邊的銷售,使大陸供應鏈進一步深入到世界各地的產業中,從而擴大「中國製造」在當地的滲透,帶動大陸影響的升級。
胡錫進指出,川普把關稅當萬能牌打,原因之一也是因為他手裡缺少其他好用的牌,川普是典型的急功近利,當他越打越多時,美國就會成為風險和問題的聚集地,變成「殺敵八百自損一千」。尤其大陸是全球製造業綜合成本最低的國家,也是供應鏈最完整的國家,對大陸不斷加稅,加到最後註定是美國供應商和消費者掏腰包,美國人通過世界其他地方無法買到同等品質、價格更低的產品,「兜一大圈,他們還得直接或間接買中國貨」,最終給自己招麻煩並付出代價的將是美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