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歲婦週週爬山竟患肌少症!專家:肌少症前期「力弱症」更該被注意

分享:

健康中心/綜合報導

台灣老年人口居高不下,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占比將大於20%。有許多病症是老年人易得的病症,例如肌少症、骨質疏鬆症、腦中風等疾病。近年來許多人開始討論肌少症的問題,老化、賀爾蒙變化、發炎反應、活動不足都有可能導致肌少症,而肌少症也會增加慢性疾病及死亡風險。

根據《信傳媒》報導指出,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邱弘毅提出,透過早期發現「力弱症(Dynapenia)」,更能有效評估預防肌少症(Sarcopenia)。力弱症是指針對肌肉量正常,但肌肉力量下降或肌肉功能降低。力弱症聽起來跟肌少症很像,但肌少症走路速度會更慢。邱弘毅指出,64歲李女士每週固定爬山,每走10分鐘的登山步道便需休息一次,原以為是年紀漸長,體力降低,沒想到是「力弱症」作祟。

「肌少三部曲」力弱、肌少、失能

調查指出,發現有登山習慣的長者,也有力弱症狀,林立峯表示,根據AWGS增列篩檢標準,若「肌肉量正常且肌肉力量或肌肉功能任一項不足」就是力弱症,檢測項目包含以下3項:

1. 肌肉力量不足:手握力男性<28公斤、女性<18公斤。

2. 力弱症身體功能評估:步態6公尺步行速度<1.0公尺/秒。

3. 肌少症肌肉量數值:當男性<7kg/m2,女性<5.7kg/m2。

根據研究顯示,每年平均會有62%老年人會從肌肉健全狀態進展為力弱症,力弱症若沒有及時發現並治療,將導致骨骼肌重(Skeletal Muscle Mass, SMM)下降,進入到肌少症。林立峯也說明,力弱症患者因為體脂肪率、較粗的腰圍較高,更容易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風險。

「奶油人」是力弱症的高危險群

邱弘毅也表示,奶油人是BMI很正常,可能只有19、20,但體脂到30幾%。男性體脂正常值應為15-25%、女生應為20-30%,超過標準即肥胖,體脂就是力弱症的高危險群,體脂高也會有脂肪肝的問題。值得注意的是,力弱症、肌少症目前並無法靠藥物來治療,僅能以運動及飲食來介入。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