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韵涵/綜合報導
尿液是人體的「晴雨表」,專家可以藉由觀察小便的顏色、味道、形態揣測一個人的健康狀況。醫師分享,尿液五顏六色,其中一種特殊狀況是「紫尿」,臨床上稱為「紫尿袋症候群」;另外還有醫師看過「養樂多尿」,背後元凶竟是癌症。
(圖/翻攝自《醫師好辣》)
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在節目《醫師好辣》中分享特殊病例,洗腎室一位老太太使用導尿管,平時洗腎有一名外傭作伴,可是老人家的女兒非常嚴厲,深怕外人沒有善待自己的母親,因此對外傭不太友善。某一天女兒看到媽媽解出一堆紫色的小便,直覺「外傭讓媽媽吃了甚麼奇怪的東西」,才會產生顏色如此怪異的尿液。
洪永祥當時對家屬澄清,事實上這種情況叫做「紫尿袋症候群」,代表泌尿道有感染。他進一步解釋,當人吃進色胺酸,色胺酸進入腸胃道會變成吲哚硫酸鹽,吲哚硫酸鹽進入尿液之後,如果剛好有細菌,細菌會分解出一些硫酸鹽、磷酸鹽、鎂,再跟尿袋本身的某個化學成分產生反應,出現紫色尿液。臨床發現,低價的塑膠類尿袋比較常見這種情況。
後來洪永祥開立一些抗生素給病患服用,約莫治療1週,細菌殺死之後,小便順利回復原來的顏色。
另外,洪永祥提到,臨床上還有一種濁黃色的「膿尿」,在敗血性休克患者身上經常可以看到這種小便型態。
外科醫師江坤俊也分享診間見聞,曾有一位40歲患者的尿液看起來像養樂多類乳酸飲料,臨床稱為「乳糜尿」。據稱這名病人起初會斷續解出乳糜尿,有時候恢復正常,且本身沒有感到甚麼不適;幾個月後乳糜尿愈來愈明顯,每天都可以解出1、2泡,家屬一度對他開玩笑「都幾歲了還在喝養樂多」。
(圖/翻攝自《醫師好辣》)
幾個月再過去,患者感到愈來愈不舒服,開始覺得下腹部脹悶痛,合併體重減輕,加上乳糜尿更加頻繁,促使他前往腸胃科求診。醫師安排尿液檢查以及電腦斷層掃描,不但發現小便裡有淋巴,更發現後腹腔長了一大堆腫瘤,後來確診淋巴癌。
江坤俊解釋,因為患者的後腹腔長了淋巴癌,造成淋巴回流受阻,一部分淋巴灌進膀胱,從小便排出去。
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表示,一般來說,正常的尿液顏色是「清澈透明的淡黃色」,但清晨起床的第一次排尿,顏色通常會比較深;另外,服用藥物或吃過有顏色的食物也可能影響尿液的顏色。
江守山指出,當尿液變成「透明無色」,可能代表水喝太多了;「透明淡黃色」表示身體正常;「深黃色」意味著身體正常,但應該多喝一些水;「琥珀色」則是示警身體水分不足,須立刻喝水;「白色」尿液可能暗示淋巴或腎臟相關疾病,建議就醫;如果解出「深黃褐色」或「茶色」尿液,可能是肝炎、急性腎絲球腎炎等疾病,應儘速就醫;若排出「紅色」(血尿),小心是腎臟病、泌尿系統疾病、尿路感染等。
臨床上也見過有人排出「藍綠色」的尿液,江守山解釋,除了可能肇因於食用過量蘆筍(機率不大),比較多見的原因是服用了止痛劑、潰瘍用藥、抗憂鬱用藥,或本身有家族性高血鈣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