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香港01
日本預期4月開始排放福島第一核電站積累長達10年、經處理後的核廢水,其排放設施更於近期首次投入運行。到底核廢水中含有甚麼放射性元素,對周邊海域、人體會構成危害?
《環球時報》引述日本《朝日新聞》稱,繼日本核監管局本月中通過對排放設施的檢查後,福島第一核電站於17日首次運行排放核廢水所需的設備。首次運行的操作包括攪動廢水來使其中含有的放射性物質濃度均勻,並測量當中除「氚」以外的放射性元素含量,確認其已經達到排放標準。
3月11日,抗議者在日本東京的東京電力公司總部大樓對面集會,抗議核污染水排放入海計劃。(圖/新華社)
據東京電力公司,「氚」是一種經過淨化處理後仍然無法去除的放射性元素,但公司會將其稀釋至國家安全標準後才排入海洋,餘下放射性元素含量經處理後可忽略不計。
日環境經濟學家:生態影響無法準確預測
隨着排海日程逼近,周邊國家政府和民眾對事件持續關注。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毛寧27日指出,日方雖一直聲稱經過ALPS處理的核污染水是安全和無害的,並反對稱這些水為「核污染」,但事實是這些水仍然含有60多種核素,其中許多無法用現有技術有效處理。
《環球時報》同日報導又引述日本龍谷大學環境經濟學家大島堅一稱,儘管東京電力公司對排海進行了環境影響評估並發佈報告,但未來幾十年海洋排放的生態影響是不可能能準確預測的。
延伸閱讀: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