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訪陸 雙方釋出什麼訊號?

分享:
0:00
volume_up

文/周忠菲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受中共中央外辦主任王毅邀請,8月27日至29日率團訪華。中西媒體對蘇利文訪華的定位是:「中美重新進行戰略溝通」。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會見大陸外長王毅。(圖/美聯社)

中美關係究竟走向何方,是當前國際社會除俄烏衝突、巴以衝突之外,最為關注的焦點。近期俄烏戰爭的升級,美國表示將提供烏克蘭戰略飛彈,提升烏克蘭戰爭能力,國際態勢更加凸顯中美關係對影響全球戰略平衡的重要性。

這種背景下,評估蘇利文訪華以及為什麼是蘇利文訪華,中外媒體已有不少評論,討論涉及「各種玄機」。有的認為,蘇利文此行是動用拜登政府的外交資源,目的是為副總統賀錦麗參與大選造勢。有的認為,蘇利文此行主要任務,是安排下階段中美元首的進一步溝通,繼續為實現「舊金山願景」鋪路。一些涉及亞太安全的評論指出,蘇利文訪華,是向中國大陸方面傳遞拜登總統對中美戰略關係和地區安全局勢的看法。較深入的,推測中美之間從南海、台海現狀出發,「深談了台灣問題」(英國《金融時報》)。

本文認為,從陸方的角度看,蘇利文訪華具有兩個特點。一是中國大陸對這次「中美時間視窗」的態度,表現為外交上的「通達」。二是中美軍事博弈激烈,美國不放棄「霸權穩定論」,中美達成戰略共識仍有相當大的難度,這也涉及到台灣問題。

為此,將文章分為兩部分刊出,希望引起探討。

一、身分政治:為什麼是蘇利文訪華?

在美國國內政治錯綜複雜的局面仍在繼續的背景下,從身分政治看,蘇利文作為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千里迢迢訪華,具有完成總統托負,向中方解釋美國的戰略目標、外交概念,以及對華政策的意義。

其一,從美國總統個人與政治制度之間的關係看,對華決策中,總統起中心作用。在美國對外政策這一領域,不管是從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個人,或者助理本身與機構之間的關係而言,這點是很明確的。即重大決策決定權在總統手裡,主要參加者,可隨著問題的不同以及打交道政府的不同,而進行選擇。蘇利文上任以來,出訪中東等多地,這此是首次來華,本身就是美國外交中身分政治的體現。

其二,在美中關係上,傳遞保持政策連續性的信號。

回歸歷史,舊金山之路並不平坦。2023年10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是應邀訪美。內容涉及「重返峇厘島」、中美相向而行、中美關係儘快回到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的正軌等。王毅外長在訪美的15個小時內,與拜登會見,同布林肯舉行兩輪會談,同蘇利文進行了戰略溝通,與美國戰略界、工商界人士舉行了座談(見10月28日,王毅在華盛頓接受媒體的採訪)。

但進入2024年,中美衝突不降反升,中美軍事競爭升級。與此同時,拜登政府加強組建同盟「關係網」,應對「中國大陸的威脅」,強化了在台灣問題上的干涉立場。今年5月,國際輿論對布林肯訪華充滿期待,認為中美緩和將為國際局勢帶來穩定。但拜登政府在「改善中美關係」上的態度仍然有所保留。

一個觀察點是今年7月拜登宣布退選後,在東協外長峰會上,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向中國外長王毅表示:「拜登總統以及將代表民主黨參與美國總統大選的副總統賀錦麗,都相信中美關係的穩定發展非常重要」。布林肯的講話有強烈的政策含義,清楚地表達了民主黨希望保持美中關係穩定性、連續性的立場。

這次蘇利文訪華,是受中共中央外辦主任王毅邀請。美國的情況是,拜登雖然宣布退選,但仍強調繼續貫徹他執政以來宣導的「美國第一」的外交理念(包括對外使用武力),同時強調在政治上對華政策的「有所作為」。但拜登政府的對外戰略也受到美國戰略界的批評,強調要實現符合美國利益的,「廣泛的不斷進取態勢」,美國應該與中國「打交道」,化解在南海和台海問題上的地緣政治緊張。

這就是蘇利文在與王毅的會談中表示的:美國的政策目標,就是要找到讓美中關係可持續發展的辦法。美方願同中方繼續保持戰略溝通(中國大陸《人民日報》)。

二、中國大陸的態度與外交上的「通達」

蘇利文訪華,中美雙方「閉門三天」,進行了「六輪會談」。其敏感性、重要性、廣泛性,可想而知。對蘇利文訪華,雙方對外界關注的「成效」問題,保持低調,「守口如瓶」。

但有一個觀察點,這就是蘇利文訪華的整個過程,中國大陸方面接待不僅「得體」,而且表現出外交姿態上的「通達」。這裡的「通達」,泛指中華文化注重的「通情達理」,也是對陸「深邃通達」思維方式的一種表述。可視為對中美關係「相向而行」的補充,也可視為對處理中美雙邊關係,應該「有理、有利、有節」的強調。

首先,陸方對蘇利文訪華的程序安排非常周密,從重視程度本身這個信號看,除了「待客之道」,也顯示陸方對美外交的「通達」。對改善雙方僵化關係的歡迎。

其次,「新聞動員方式」的通達。蘇利文訪華期間,會見了中國大陸各方面高層人士,舉行了密集的會談。這是給國際社會釋放陸方為兩國戰略溝通進行努力的信號。8月29日,《人民日報》以頭版頭條,在「重要新聞」欄目,刊登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蘇利文的新聞發布聲明。尤顯重視。

對中方的「新聞動員方式」,美方也以「通達」方式進行了回應。蘇利文結束出訪將離北京前,白宮新聞辦公室發布了習近平會見蘇利文的新聞稿(《Readout of National Security Advisor Jake Sullivan’s Meeting with President Xi Jinp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8月29日晚又「加班加點」,再發新聞通稿,向美國公眾說明蘇利文訪華的全程概況(《Remarks by APNSA Jake Sullivan in Press Conference, Beijing,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雙方在新聞重視程度上,表現出「通達」。

再次,陸方從戰略認知層面,表達對蘇利文訪華傳遞拜登總統決策意圖的重視。盡顯中國大陸「通達」之道。

由於受美國11月大選仍然具有巨大不確定性的影響,美國的一些盟友已開始在外交上,對美國實行推諉、敷衍、觀察的政策。美國國內政治方面,民主黨的競爭對手,甚至拋出「拜登應該交權」的主張。而蘇利文訪華,中國大陸不僅突出對其「身分政治」的重視,而且將對中美關係的討論,落實在就拜登政府的政策連續性,以及中美關係與整個世界態勢的討論中。

陸方闡明自己的立足點:希望中美關係面向世界,和諧發展。如對岸新聞稿中,習近平在會見蘇利文時提出:面對變亂交織的國際形勢,各國需要團結協作而不是分裂對抗。人民希望開放進步,而不是封閉倒退。細節如:中國大陸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與蘇利文會見時,請他轉達對拜登總統的問候。王毅在與蘇利文會談中表示:「中美關係要保持正確方向,關鍵在於兩國元首把舵引航」等。

以上分析顯示,中美圍繞「外交通達」,進行了一種看得見的互動。這是一種有積極意義的開始。但中美在對戰略溝通的「理解」方面,也許沒有那麼順暢。

※作者周忠菲為上海台灣研究會研究員,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 論壇、中天新聞網同步刊登

※本文不代表中天新聞網立場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