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肆虐「大腸癌」確診數降 專家示警2023年恐「強力反彈上漲」

分享:
0:00
volume_up

記者黃韵涵/綜合報導

衛福部國健署昨(29)日公布最新癌症登記報告,2020年新發生癌症人數較前一年增加725人,平均每4分19秒就有1人罹癌,也比前一年快了1秒。其中大腸癌連續15年居十大癌症之首,確診人數多達1萬6829人,發生率罕見的下降。

(圖/pixabay)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院長楊純豪表示,2016~2019年大腸直腸癌確診人數呈現上升趨勢,疫情肆虐的2020年數字卻下滑,推斷與篩檢人數減少有關,2023年可能出現彈跳式大幅度成長,民眾千萬不可大意,一旦出現腹脹腹痛、血便帶有黏液、明顯排便習慣改變、經常性腹瀉或便秘、大便變細小、重量減輕、貧血、可觸摸到腫塊等的大腸癌常見的8大徵兆,一定要提高警覺檢查治療。

楊純豪強調,國健署提供50~74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其用意在於希望在症狀不明顯時,及早發現大腸直腸癌病患,第一期病患在手術治療下,治癒率能夠有95%以上,如果發現身體異狀,例如有腹脹腹痛、血便帶有黏液、明顯排便習慣改變、經常性腹瀉或便秘、大便變細小、重量減輕、貧血、可觸摸到腫塊等8大常見症狀,大腸直腸癌可能已突破第一期,嚴重者甚至恐為第四期。

台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聖捷則指出,大腸直腸癌治療方式不斷進步,不論治癒率與存活期都持續顯著提升,病患如果能及早發現,前三期治癒率平均能達7成左右,即便第四期腫瘤轉移,仍然有機會藉著化療配合標靶藥物,在多專科合作下切除腫瘤;黃聖捷強調,當身體出現疑似症狀時,應立刻安排檢查,縱使罹癌,勇敢面對都能有良好的治療成果。

黃聖捷分享診間一名60歲李姓個案,突然發現自己排變習慣改變,時常感覺裡急後重,才上完廁所不久就又想要蹲馬桶,某次看到糞便上有血絲,立即就醫檢查確診為大腸直腸癌第四期,腫瘤轉移可以說像滿天星,剛開始化療配合標靶藥物治療時,病情沒有惡化,但也沒有好轉,與病人溝通後決定將可用化療與標靶藥物全部用上,腫瘤竟然有縮小跡象,經評估能以手術移除,術後癌細胞已在化療與標靶藥物治療下獲得穩定控制,個案四年多來也沒有復發跡象。

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提醒,疫情期間若曾有腹脹腹痛、血便帶有黏液、明顯排便習慣改變、經常性腹瀉或便秘、大便變細小、重量減輕、貧血、可觸摸到腫塊等八大症狀,請立刻前往醫院檢查,即便確診晚期大腸直腸癌,能以手術治療都能有很高的治癒率。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