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惡》《瀑布》都在講的「思覺失調症」!醫:六成未規律服藥 恐錯過黃金治療期

分享:

蔡庭語/綜合報導

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劇裡其中一個主題就是思覺失調症。劇中飾演精神病人「應思聰」的林哲熙表示,他提前3個月開始讀文獻,了解思覺失調症的病徵和相關知識,更用了1個多月時間實習,親身走進八里療養院、康復之家,他回想第一天踏入療養院時,在全院病友前自我介紹,說明自己的來意,院方讓所有人一起討論,共同決定是否同意讓他來,當時有個病友發言表示贊成:「這樣也好,他可以告訴別人,我們不會亂打人。」林哲熹聞言感到心酸,「人們對於精神病人貼了太多標籤,其實他們也很怕我帶著「獵奇」的心態去窺視,但還是願意給我機會。」

林哲熙在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 飾演精神病人「應思聰」 。
(圖/翻攝自林哲熙臉書)

電影《瀑布》中,飾演女主角「蘿品文」的賈靜雯,更是在劇中完美詮釋思覺失調症患者心境的轉折 , 演技備受矚目,最終獲得金馬獎最佳女主角肯定。在片中她從女強人逐漸變成需要家人照顧的思覺失調症患者,演出過程中,賈靜雯表示需不斷在外型、言行舉止和身心狀態做調整,直呼心境轉折好大。

賈靜雯表示在劇中不斷調整狀態,心境轉折好大。
(圖/翻攝自賈靜雯臉書)

一項統計顯示,國內約14萬名思覺失調症患者中,竟有高達將近6成病友服藥不規律;國際及本土治療指引皆建議優先使用長效針劑,先持續穩定大腦功能。台灣精神醫學會也提醒15個思覺失調症前驅症狀,鼓勵民眾盡早發現大腦警訊,把握發病初期五年的黃金治療期,並積極就醫。

其實思覺失調症就是「思考能力」和「知覺功能」失調的精神疾病,在國內盛行率為0.6%,約有14萬名患者。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蔡長哲指出,不規律的吃藥是最常見的復發原因,而間隔時間越長,病人住院比例就越高,根據健保署資料,6成思覺失調症患者會少吃藥或不吃藥。

台灣精神醫學會秘書長陳亮妤指出,思覺失調症每一次發病時,都會對大腦造成不可逆的損傷,應把握發病初期5年黃金治療期;如果未能及早且持續治療,反覆急性發作,會導致大腦功能持續惡化,甚至死亡,風險是一般人的2至3倍。

陳亮妤秘書長說明,目前思覺失調藥物有兩種 , 分為口服和針劑,而長效針劑是治療新趨勢,可以提升病人用藥順從性、降低中斷治療率。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和台大醫學院今年5月發表最新研究,首次住院的思覺失調症患者中,出院後接受長效針劑治療,相較於口服藥物治療,可降低15-20%的再住院率。蔡長哲也指出,長效針劑可以降低4成急診風險、6成住院風險、6成4的半年內再住院風險、4成的死亡風險。

(圖/翻攝自台灣精神醫學會《發展我國精神醫療早期介入及長效針劑臨床指引》)

而早期診斷也是治療思覺失調症的關鍵,依台灣精神醫學會公布最新臨床指引,民眾可以透過簡易量表自我評估,在以上15個問題中如果有8項或以上回答「是」,或是3題以上回答「是」,且答案中包含第1、2、15其中一項,可能就是思覺失調症的警訊,應盡快找精神科醫師評估,避免延遲就醫。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