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癌病患癌因性疲憊比例高達48%!醫推「預測模型」勿讓疲憊影響治療效果

分享:

記者吳紹尹/綜合報導

一名大約40歲的林小姐職業是上班族,近來發現月經量竟開始異常增多,就醫檢查,竟發現確診子宮內膜癌且已經第3期了,幸好及早治療,恢復狀況佳。子宮內膜癌近年來確診人數越來越多,不同於噁心、嘔吐等被外界熟悉的化療副作用,研究發現,最讓婦癌病患困擾的癌因性疲憊(CRF)反而不太被關注。臨床統計指出,病患術後感到疲憊比例高達48%,而且在治療後一年仍有39%病患飽受癌疲憊所困擾。

高雄長庚醫院婦產部醫師蔡景州表示,婦癌患者常需合併接受化療,療程中多有癌疲憊症狀,輕則影響情緒,重則干擾睡眠,治療後感到很疲累,好不容易才剛恢復,卻又得緊接著面臨下一次治療。

蔡景州提到,高雄長庚和嘉義長庚的醫療團隊共同針對婦癌開發出一套癌疲憊預測模型,只要符合下述5項條件,臨床診療時便要高度留意病人已經罹患、或即將罹患癌疲憊症狀,臨床上,很多病患不會主動表達疲憊,導致癌疲憊遭到漠視,透過此預測模型,相信有助於及早改善症狀。

  1. 子宮內膜癌或子宮頸癌患者。
  2. 「FIGO」(癌症臨床分期)大於1。
  3. 「ECOG」(體能評分表現狀態分數)大於等於1。
  4. 癌症治療反應不足(疾病穩定性或進展)。
  5. 過去一週內接受過癌症治療。

蔡景州提醒,研究曾發現,21歲到59歲的青壯年、中年族群,其癌疲憊嚴重程度遠高於逾60歲的高齡者,勿讓癌疲憊影響了治療期間的心情、意願和效果。這項做為臨床預防性處置的癌疲憊預測模型,近期已在國際知名期刊《Cancers》發表。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