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北京市一家醫院的電腦螢幕上,出現「我要吃飯」幾個字,這來自一名67歲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患者的腦內信號,透過植入式晶片「北腦一號」轉換為文字。《CNN》指,中國大陸在腦科技領域「快速追趕美國」。

這項試驗是中國大陸腦科學領域的一個重大突破,也是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CIBR)臨床實驗的一部分。該技術屬於腦機介面(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目前由美國公司領先,但專家指出,中國大陸正快速追趕。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該臨床試驗於3月進行,影片由北京廣播電視台拍攝,患者植入的是大陸自主研發的無線半侵入式腦機介面晶片。CIBR主任、臨床試驗首席科學家羅敏敏表示,市場對這項技術需求「非常強烈」,「我們幾乎被病人的申請信淹沒,他們說這感覺太棒了,彷彿重新掌握了對肌肉的控制權。」
報導表示,截至今年5月,「北腦一號」(Beinao-1)已有5名患者植入晶片,與美國富豪馬斯克(Elon Musk)旗下生技公司「Neuralink」持平,但仍落後另1家已完成10例試驗的美國公司「Synchron」。喬治城大學神經科學教授里森胡伯(Maximilian Riesenhuber)指出,「中國不僅展現了追趕能力,甚至在部分領域具備競爭力,開始推動技術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