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勳一句「水啦」是閩南語還是台語?綠委要正名

分享:

記者王鼎鈞/台北報導

在教育現場大多是依據課綱稱「台語」為「閩南語」,民進黨立委陳培瑜認為,社會對「台語」的稱呼並非沒有共識,要求教育部正名,以維護台灣的主體性。

黃仁勳來台颳起旋風,連立委質詢都要引述他的用語。(圖/工商時報)

陳培瑜今(6)日在立院質詢播放一段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的影片,黃仁勳用台語大讚,「有夠水啦」;陳培瑜並提問文化部長李遠這是什麼語言?李遠說,「應該是『台灣台語』,也可以說是台語」,國教署署長彭富源也說是「台語」。

由於先前有學者建議稱「台語」,以維護台灣主體性,國家語言發展研究報告亦指出,有八成五以上民眾也贊成稱為「台語」。陳培瑜認為,社會並非沒有共識,然而教育部推動卻遲遲沒有進展。

陳培瑜進一步指出,金門和澎湖二島縣居民所使用的語言多為台語,從語言系屬分類而言,金門與澎湖主要講的是泉州腔的台語,又因該地區自古隸屬於同安縣,因此在口音上亦近似於同安腔,經過時間的淬練,金門腔的台語已自成一格,成為「泉州腔與同安腔混和系統」,然若從語言系屬分類看,這兩地的台語音韻與其他區域之台語音韻有著較大的差異,但其本質上概皆屬於台語的分類系統。

陳培瑜說,國家語言發展報告已經就語言學的觀點,調查過離島地區的台語仍屬相同分類系統。

陳培瑜強調,「閩南語」是國民政府播遷來台的時候,作為一個統治者的工具,因為以後要反攻大陸, 「閩南語」是政權統治的用法,然而台灣強調主體化多年,卻始終沒有更動。

由於國教署長彭富源稱,在施教過程中,多為課綱所導引。陳培瑜要求教育部堅定立場,並請文化部一同協助向地方政府說明調查結果;並請教育部盤點與課綱無關之業務,並修改「閩南語」為國家語言發展報告之建議書面用語。

留言衝人氣 5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